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0862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EU0371 課程名稱 社會學習領域概論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Subject Area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公領系(學)4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在人類的歷史發展中,為解決生存問題、滿足生計需求、提升生活層次和創造生命價值,於不同的地理環境背景下,發展出各種生產方式、生活型態與社會組織,進而在社會、經濟、政治、法律、宗教、傳播與科技等制度層面呈現多元面貌。現代國民教育的功能,在促進既有的文化資產、價值體系、制度與生活方式的傳承與創新。而「社會領域」課程旨在協助個人發展其參與群體生活之情意態度與知能,培養其主體意識,進而有能力追求自我實現,並強化其社會參與。 「社會領域」的學習,涉及個人與社會、歷史與文化、區域與環境等議題有關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知識內涵。「社會領域」課程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學校或地方特色,啟迪學生對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人類與環境、現在與過去等互動依存關係的理解;引導學生回應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等身分與多元倫理價值的認同及省思;培養學生自發參與、熱愛鄉土、尊重人權、關愛地球,以及創造共好社會的責任意識,強化終身學習和創新應變的精進態度,以提升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和參與社會的公民實踐能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是促成學生從認知到認同、由感動而行動的教育領域,也是兼顧培養現代公民的歷史思維、地理關懷及社會參與,並厚植個人生涯發展知能的核心領域。故本課程旨在達成下列目標: 一、瞭解、反思社會學習領域的性質、目標與內容 二、體認社會學習領域的重要性及課程發展趨勢 三、發展社會領域課程設計的專業智能 四、培養社會領域多元教學與評量的專業智能 五、成為兼具教育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的轉化型教師 六、期望助益師培生精進能力,運用於教育實務現場,幫助學生提升下列能力: (一)增進歷史、地理和公民與社會學科知識與核心議題之探究、理解、統整與評估的能力。 (二)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能力。 (三)提升自主思考、價值判斷、道德思辨、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能力。 (四)強化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與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能力。 (五)發展對於地方、社會、國家和全球多重公民身分之覺知,建立重視人權、肯認多元、尊重差異、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的責任意識。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瞭解、反思社會學習領域的性質、目標與內容 學士:
 1-2 知識/認知:具備科際整合與創新之知識
2. 體認社會學習領域的重要性及課程發展趨勢 學士:
 2-1 職能導向:具備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理論與情境轉化能力
3. 發展社會領域課程設計的專業智能 學士:
 3-1 個人特質:具備獨立思考與批判反省精神
4. 培養社會領域多元教學與評量的專業智能 學士:
 3-3 個人特質:具備適切表達與溝通論辯能力
5. 成為兼具教育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的轉化型教師 學士:
 4-1 價值/倫理:信守專業倫理與道德原則
6. 期望助益師培生精進能力,運用於教育實務現場,幫助學生提升各項能力 學士:
 4-1 價值/倫理:信守專業倫理與道德原則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王錦雀
教學進度與主題

教學主題

第一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的性質

第二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統整

第三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

第四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原理與課程目標

第五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的主題軸

第六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與基本內容

第七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與重要議題

第八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創意教學策略

第九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媒體科技教學資源

第十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多元教學評量

課程內容、進度與實施方式
01
        105.09.15  中秋節放假
02    105.09.22  師生認識與課程簡介

             社會學習領域的性質和內涵                   講授

03    105.09.29  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統整                     講授、分組討論

04   105.10.06  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                     講授、分組討論

05    105.10.13  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原理與課程目標           講授、小組報告1                                   

06    105.10.20  社會學習領域的主題軸                       講授、小組報告2

             社會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與基本內容           講授、小組報告3

07    105.10.27  專題演講()                               講演、分組討論

08.    105.11.03  社會學習領域與重要議題                     講授、小組報告4

09.    105.11.10  社會學習領域創意教學策略()               小組教學演示1

10.    105.11.17  社會學習領域創意教學策略()               小組教學演示2

11.    105.11.24  社會學習領域創意教學策略()               小組教學演示3

12.    105.12.01  專題演講()                               講演、分組討論

13.    105.12.08  社會學習領域創意教學策略()               小組教學演示4

14.    105.12.15  社會學習領域創意教學策略()               小組教學演示5

15.    105.12.22  社會學習領域創意教學策略()               小組教學演示6

16.    105.12.29  社會學習領域媒體科技教學資源               講授、小組報告5

17.    106.01.05  社會學習領域多元教學評量                   講授、小組報告6

18.    106.01.12  圓桌論壇與課堂總結                         座談會與談與對話

**106.01.20  繳交課堂摘錄和心得報告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其他 教學演示 小組報告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其他 100 % 一、個人「社會學習領域媒體科技教學資源」報告和上課心得(45%) (一)「社會學習領域媒體科技教學資源」個人專題報告; (二)摘錄各次上課內容和心得評析。 二、小組分組報告(45%) (一)教學主題小組專題報告; (二)社會學習領域創意教學策略。 三、課程參與和學習熱忱(10%)
參考書目

王文科(2006)。課程與教學論(第六版)。台北:五南。

金信庸主編(2003)。九年一貫課程教與學:社會學習領域。臺南市:南師院。

陳國彥(2002)。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台北:五南。

黃炳煌主編(A)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黃炳煌主編(B)2004)。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內涵及其示例。台北:師大書苑。

周珮儀 (2003)。課程統整。高雄:復文。

周珮儀 (2006)。從全球化浪潮看我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教學的本土化與全球化(頁139-158)。高雄:復文。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台北:高等教育。

黃光雄、楊龍立(2005)。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蔡文山(2004)。教師課程決定歷程之研究—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為例。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與教學研究之發展與前瞻(頁201-233)。台北:高等教育。

潘慧玲(2001)。九年一貫課程中兩性教育議題的融入與轉化。載於洪久賢、湯梅英(主編),兩性與人權教育(頁27-50)。台北市:臺灣師範大學。

王錦雀等(2008)。媒體識讀完全教學手冊。台北:學富文化出版社。

王錦雀(2010)。媒體識讀怎麼教?媒體識讀教育月刊,第89期,頁2-4

王錦雀(2010)。學習分享,分享學習—芬蘭全球競爭力第一的秘密。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第105

王錦雀(2010),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指標建構之探索,全球化時代之關鍵能力與教育革新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

王錦雀(2010),芬蘭實施全球面向課程之實例探討99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種子教師團隊培訓研討會台北教育部主辦,光啟高級中學

王錦雀(2008),教師專業成長新課題因應全球化趨勢培養全球公民,載於教師形象與專業倫理。台北:心理出版社。229-251

王錦雀(2008),大學院校通識課程培養全球公民的策略,載於兩岸政經文教發展—遠景與挑戰。台北:實踐大學博雅學部。23-34

王錦雀(2007),提升媒體公民素養的課程設計範例,載於劉阿榮等主編〈兩岸四地的公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頁165-201

王錦雀(2003),台灣民主教育之萌芽。二十世紀台灣民主發展討論會。國史館主辦

王錦雀(1998)。從檢視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內容談民主內涵之建構,公民訓育學報,第七輯,頁295-318

王錦雀(2001從探析當代公民資格之理論脈絡談公民教育實施的內涵2001年「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

張秀雄、王錦雀(1097),二十一世紀公民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以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教育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

Dynneson, T. L., Gross, R. E., & Berson, M. J. (2003).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for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3rd ed.) (Chapter 1-4, pp 4-118).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Martorella, M. (2001).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 (Chapter 1& 2, pp. 8-30, Chapter 4, pp. 69-95).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Segall, A., Heilman, E. E., & Cherryholmes, C. H. (2006). Social Studies―the next generation: Researching in the postmodern. New York: Peter Lang.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