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524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HC0179 課程名稱 當代儒學專題研究
英文名稱 Special Topics on Contemporary New-Confucianism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國文系(碩)碩博合開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針對當代儒學的理論建構及發展進行專題研討,引導學生深入研讀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當代儒學大家的理論。深入了解當代儒學的理論價值,並反省儒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了解儒家哲學在當代的發展 碩士:
 1-1 具備經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國文教學等專門知識。
博士:
 1-1 具備經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國文教學等專門知識。
2. 當代儒學理論建構與西方哲學的關係 碩士:
 1-4 具備多元文化跨領域轉化、跨領域知識架構、科際整合的能力。
博士:
 1-4 具備多元文化跨領域轉化、跨領域知識架構、科際整合的能力。
3. 探討儒家哲學的當代價值 碩士:
 2-2 具備講解、教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
博士:
 2-2 具備講解、教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
4. 研討儒家哲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碩士:
 4-1 具備人文素養。
博士:
 4-1 具備人文素養。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劉滄龍
教學進度與主題

課程主題:

從跨文化哲學的進路探究儒學中的氣、身體與主體。

一、王船山對張載氣學的詮釋

二、王船山以氣學的角度詮解莊子

三、主體、身體、氣的當代討論

1.         楊儒賓、何乏筆,〈踐形與氣氛——儒家的身體觀〉。

2.         楊儒賓,《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第三章〈檢證氣學——理學史脈絡下的觀點〉、第四章〈兩種氣學、兩種儒學〉。

3.         [瑞士]畢來德著,宋剛譯,《莊子四講》。

4.         [瑞士]畢來德著,宋剛譯,《莊子九札》。

5.         [法]余蓮著,卓立譯,《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

6.         [法]朱利安(余蓮)著,卓立譯,〈間距與之間:如何思考中歐之間的文化他者性〉。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專題研究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課堂討論參與 25 % 討論文本應課前閱讀,並積極投入課堂討論。
報告 25 % 文本選讀課堂口頭報告,研究專題期中進度報告。
專題 50 % 針對研究專題做一期末書面報告,報告在期末最後一堂課印出紙本繳交。
參考書目

牟宗三,《歷史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

———,《五十自述》,臺北:鵝湖出版社,1989。

———,《現象與物自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91。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異議的意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

楊儒賓、何乏筆,〈踐形與氣氛——儒家的身體觀〉,收錄於《身體與社會》,臺北:唐山出版社,2004,頁3-38。

韋伯,《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第六章,〈儒教的生活取向〉,臺北:遠流出版,1996二版,頁223-264。

Herbert Fingarette, 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 New York: Harper&Row, 1972, pp. 1-36.

Annping Chin, Conjfucius: A Life of Thought and Politics,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1-62.

[日]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編,李慶譯,《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日]丸山真男著,王中江譯,《日本政治思想史》,北京:三聯書店,2000。

[法]余蓮著,卓立譯,《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臺北:桂冠,2006。

[法]朱利安(余蓮)著,卓立譯,〈間距與之間:如何思考中歐之間的文化他者性〉,國立中央大學,當代儒學國際學術會議:儒學之國際展望,2012年9月26-28日。

[瑞士]畢來德著,宋剛譯,《莊子四講》,北京:中華書局,2009。

沈清松,《跨文化哲學與宗教》,臺北:五南圖書,2012。

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北京:中華書局。

———,莊子通,莊子解》,北京:中華書局。

劉滄龍,《氣的跨文化思考:尼采哲學與王船山氣學的對話》,臺北:五南圖書,2016。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