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693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HU0008 課程名稱 訓詁學
英文名稱 Semantics
全/半年 必/選修 必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國文系(學)4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訓詁學」是以中國文字的詞義系統為研究對象,講解訓詁學的意涵、源流、方式及運用。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1.培育研究傳統中國學術與文化之基本素養,發揚古典風華,兼具現代視野。 學士:
 1-1 具備經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國文教學等專門知識。
 1-2 具備中國語言、文學、學術思想、文獻資料之認知與研究能力。
 1-3 具備理解、分析、評鑑文獻的能力。
 2-4 具備檔案管理能力。
2. 培育中學國文教師所應具備之專業學識與教學技巧,以養成健全之師資。 學士:
 1-4 具備多元文化跨領域轉化、跨領域知識架構、科際整合的能力。
 2-2 具備講解、教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陳廖安
教學進度與主題
第一週 教學預備週、訓詁學釋義 第二週 訓詁學範疇 第三週 訓詁學效用 第四週 訓詁學沿革 第五週 訓詁學沿革 第六週 訓詁學文獻 第七週 訓詁學文獻 第八週 訓詁學術語 第九週 期中考試週 第十週 訓詁學方式:互訓 第十一週 訓詁學方式:推因 第十二週 訓詁學方式:義界 第十三週 訓詁學次序:求證據 第十四週 訓詁學次序:求本字 第十五週 訓詁學次序:求語根 第十六週 訓詁學運用 第十七週 訓詁學課題 第十八週 期末考試週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擬定授課章節,製作PPT,依次宣講。(可說明實施細節)
討論法  
實驗/實作  
專題研究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期中考 30 % 命題考試
期末考 30 % 命題考試
出席 30 % 平時備課,準時到校上課,曠課一節扣二分,請假者折半計算。
其他 10 % 綜合考評
參考書目 《爾雅》(藝文) 許慎、段玉裁注《說文解字》(黎明) 揚雄《方言》(中華) 劉熙《釋名》(中華) 陸德明《經典釋文》(漢京) 玄應《一切經音義》(新文豐) 慧琳《一切經音義》(中文) 陳彭年《廣韻》(黎明) 戴震《轉語》 阮元《經籍纂詁》(世界)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世界) 王念孫《廣雅疏證》、《讀書雜志》 王引之《經義述聞》、《經傳釋詞》(世界)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群經平議》、《諸子平議》 章太炎《文始》 黃侃述、黃焯筆記《文字聲韻訓詁筆記》(木鐸) 魯實先《說文正補》(黎明) 魯實先《轉注釋義》(洙泗) 魯實先《假借遡原》(文史哲) 魯實先《文字析義》(遺著編委會) 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商務)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華正) 林尹《訓詁學概要》(正中) 胡楚生《訓詁學大綱》(華正) 陳新雄《訓詁學》(學生) 周何《中國訓詁學》(三民) 陳紱《訓詁學基礎》(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大璞《訓詁學初稿》(武漢大學出版社) 張永言《訓詁學簡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陳煥良《訓詁學概要》(中山大學出版社) 宋金蘭《訓詁學新論》(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朱承平《訓詁材料的鑑別與應用》(暨南大學出版社) 陸宗達、王寜《訓詁方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陸宗達、王寜《訓詁與訓詁學》(山西教育出版社) 陸宗達、王寜、宋永培《訓詁學的知識與應用》(語文出版社) 王寜《訓詁學原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黃典誠《訓詁學概論》福建人民出版社 吳孟復《訓詁通論》(東大圖書公司) 黃建中《訓詁學教程》(荊楚書社) 劉又辛、李茂康《訓詁學新論》(巴蜀書社) 洪誠《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 周大璞《訓詁學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 趙振鐸《訓詁學史略》(中州古籍出版社)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