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626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HU0259 課程名稱 史記(一)
英文名稱 Shih-Chi (I)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國文系(學)1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傳記文學的總集,也是一部融匯古代學術思想的要籍。司馬遷作史的目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從上下兩千餘年的種種人事演變的跡象中,原始察終,通窮達變,找出「成敗興壞」的定理,以為後世的殷鑑。復從「網羅天下舊聞」、「歷紀古今成敗」中,建立其歷史哲學體系,顯現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史記》兼括有史學的、哲學的以及文學的特性。司馬遷以高度的文學技巧,表現出其哲學智慧,以及史家的見識,使得《史記》成為曠世未有的鉅著。千古以來,罕有匹儔。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1.培育研究傳統中國學術與文化之基本素養,發揚古典風華,兼具現代視野。 學士:
 1-1 具備經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國文教學等專門知識。
 1-2 具備中國語言、文學、學術思想、文獻資料之認知與研究能力。
 1-3 具備理解、分析、評鑑文獻的能力。
 2-4 具備檔案管理能力。
2. 4.培育中學國文教師所應具備之專業學識與教學技巧,以養成健全之師資。 學士:
 1-4 具備多元文化跨領域轉化、跨領域知識架構、科際整合的能力。
 2-2 具備講解、教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林素英
教學進度與主題

(一)上學期

 

週次日期 預定教學進度及內容

 

1   0914 課程及參考書籍介紹

 

2   0921 太史公自序(史記的寫作動機、目的 參考報任安書)

 

3   0928 太史公自序(史記的體例)

 

4   1005 太史公自序(史記的體例與成就)

 

5   1012 本紀:項羽本紀(自行參照高祖本紀)

 

6   1019 本紀:項羽本紀(自行參照高祖本紀)

 

7   1026 本紀:項羽本紀(自行參照高祖本紀)

 

8   1102 本紀:項羽本紀(自行參照高祖本紀)

 

9   1109 有關項羽、高祖問題之分組報告

 

10  1116 有關項羽、高祖問題之分組報告

 

11  1123 世家:留侯世家

 

12  1130 世家:陳丞相世家

 

13  1207 世家:蕭相國世家

 

14  1214 世家:孔子世家(重點提示 自行參照全文)

 

15  1221 列傳(單傳):淮陰侯列傳(自行參照黥布列傳)

 

16  1228 列傳(單傳):淮陰侯列傳(自行參照黥布列傳)

 

17  0104 列傳(單傳):淮陰侯列傳(自行參照黥布列傳)

 

18  0111 期末考

 

 

附:有關項羽、高祖問題之報告主題

 

1. 論劉邦成功的原因

 

2. 論項羽失敗的原因

 

3. 論劉邦對項羽的指責是否有理

 

4. 論太史公對項羽與劉邦的評價

 

5. 從〈項羽本紀〉與〈高祖本紀〉之具體事例以論項羽的人格特質

 

6. 論〈項羽本紀〉與〈高祖本紀〉之具體事例以論劉邦的人格特質

 

7. 論項羽彭城、廣武之戰的戰略表現

 

8. 論項羽劉邦兩人謀臣若能對調合作的結果(范增劉邦/項羽張良)

 

9. 從垓下之戰討論項羽自以為「天亡我也」是否合理

 

10.論項羽若不自刎而渡江,是否有機會與劉邦爭天下

 

11.論項羽劉邦兩人若在太平盛世將會有什麼作為

 

12.評論劉邦懸賞要項羽之屍,導致守下爭奪項羽之屍,後來又為項羽發哀,且以劉賜姓項氏等事件之用意

 

13.論太史公在兩篇本紀中所展現的互見手法與詳略互異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針對精彩篇章進行分析
討論法 針對上課之內容提出討論
合作學習 從分組報告中進行合作學習
媒體融入教學 蒐集文獻、圖片、影音等資料製作簡報檔
專題研究 分組選擇專題進行有系統的組織研究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10 %  
期末考 40 %  
課堂討論參與 10 %  
出席 10 %  
報告 15 %  
專題 15 %  
參考書目

I、史記集評 吳汝綸 中華

 

2、史記論文 吳見思 中華

 

3、史記論文集 木鐸編輯室 木鐸

 

4、史記評林選 凌稚隆 蘭臺

 

5、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李長之(李歷城)

 

6、史記博議 韓兆琦 文津

 

7、中國史官文學與史記 陳桐生 文津

 

8、史記的學術成就 楊燕起 北京.師大

 

9、話說史記 蔡信發 國文天地

 

I0、司馬遷及其史學 周虎林 文史哲

 

II、司馬遷的學術思想 賴明德 洪氏

 

I2、史記導讀(見《國學導讀叢編》)周何、田博元主編 康橋

 

13、史記評介 徐文珊 維新

 

14、史記人物畫廊 黃繩 廣州.人民

 

15、史記新探 丘述堯 明文

 

16、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周先民文津

 

17、史記與今古文經學民族思想闡釋池萬興陜西人民教育

 

18、史記與今古文經學陳桐生陜西人民教育

 

19、史記與中國文學張新科陜西人民教育

 

20、司馬遷一家言俞樟華陜西人民教育

 

21、司馬遷的創造思維陜西人民教育

 

22、史記—偉大人格的凝聚程世和陜西人民教育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