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660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HU0275 課程名稱 中國哲學概論(一)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I)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國文系(學)2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中國哲學常令許多人感到深奧不易理解,其實中國哲學包含許多人生的智慧與辯證的哲理,只要適當引導說明,中國哲學即可為吾人點亮生命之靈光。本課程即擔任這個啟發引導的角色,透過課前閱讀、教師講授、課堂討論等等方式,帶領學生接觸中國哲學;在浩瀚的中國文化思維中,拈出影響最深遠的儒、道、釋三家,介紹其思想之綱領要義,配合實存生活的體驗,使學生掌握中國哲學之底蘊與核心義理。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認識中國哲學思想之發展歷程與各期主要哲學思潮 學士:
 1-1 具備經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國文教學等專門知識。
 1-2 具備中國語言、文學、學術思想、文獻資料之認知與研究能力。
2. 理解儒、道、釋三家之思想要義 學士:
 1-3 具備理解、分析、評鑑文獻的能力。
 1-4 具備多元文化跨領域轉化、跨領域知識架構、科際整合的能力。
3. 能將所理解之中國哲學與當代思潮對話 學士:
 2-2 具備講解、教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
 3-2 具備培養靈感、激發創意、形成創見的能力。
4. 能將中國哲學之智慧運用於實際生活,處理人生問題 學士:
 3-4 具備人文關懷能力。
 4-1 具備人文素養。
 4-3 具備良善的性情與高尚的品格。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黃瑩暖
教學進度與主題

 

第1週  本學期課程說明(課程內容、課程進行方式、成績評量標準等)

        導論:什麼是哲學、中國有沒有哲學

第2週  中國哲學思想之起源           

第3週  中國哲學思想之特質             

第4週  儒家哲學(一):孔孟思想要義

第5週  儒家哲學(二):孟荀思想比較

第7週  儒家哲學(三):中庸與易傳中的天人思想及其意義   

第8週  儒家哲學綜合討論   

第9週  道家哲學(一):老子思想

         1-1「道」與「自然」之義                                                   

第10週  1-2「無」的智慧(「無」與「無為」)                                                  

第11週  1-3「絕聖棄智」之義

第12週  1-4虛靜的工夫

第13週  老子與儒家的對話

第14週  儒、道人生觀的綜合討論【學生報告】           

第15週  儒、道人生觀的綜合討論【學生報告】                                                                                          

第16週  影片欣賞

第17週  影片觀後心得分享

第18週  哲學下午茶-本學期課程回顧與問題討論

         繳交期末報告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教師進行文義講解、闡明各家之哲學思想要義。
討論法 教師配合課程內容,提出相關議題,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對話,以活絡教學情境,增進學生對授課內容之理解,並訓練學生之思考與口語表達能力。
媒體融入教學 影片欣賞與心得分享:配合課程內容,放映相關之影片或多媒體教材,輔助教學之進行。
其他 預習之要求:對於各單元之授課內容,要求學生須於課前先行預習,並自行將字詞解釋與語譯查明詳載,教師於講解前將抽問字詞解釋,或請學生回答教師之提問。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20 % 配合每單元之教學,書寫預習作業或課後心得作業。
課堂討論參與 10 % 包括上課態度、聽講專注度、是否主動提問或發言、是否主動回答問題等。
出席 10 % 出缺席以教師點名紀錄為依據,列入學期成績考核。
報告 30 % 以本學期課程為範圍,書寫期末書面報告。
其他 30 % 配合課程主題,進行小組口頭與書面報告。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舉要:

1.(宋)朱熹:《四書集註》

2.〔先秦〕老聃:《老子》

3.邱燮友等:《國學導讀》,三民出版社

4.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5.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台灣學生書局

6.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灣學生書局

7.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學生書局

8.牟宗三:《圓善論》,台灣學生書局

9.王邦雄等:《中國哲學史》,里仁書局

10.吳汝鈞:《儒家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

11.袁保新:《孟子三辯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文津出版社

12.何淑靜:《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文津出版社

13.楊祖漢:《中庸義理疏解》,鵝湖出版社

14.勞思光:《中國文化要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5.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

16.戴璉璋:《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文津出版社

17.張起鈞:《智慧的老子》,三民書局

18.張起鈞:《老子哲學》,正中書局

19.余培林:《老子讀本》,三民書局

20.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

(其餘配合課程之進行將另列舉)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