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631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HU0310 課程名稱 四書(一)
英文名稱 Four Books (I)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國文系(學)1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南宋大儒朱熹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合編為《四書》,並以之作為為學入門之首要典籍;其後《四書》成為中國文化中影響深遠之經典。《四書》呈現了儒家立身處世之道、修養成德之方,與利己達人的人生理想,可說是儒家思想的精義所在。本課程之實施,即在透過《四書》各篇章義理之闡發,使學生了解儒家內聖外王之道,掌握儒家人文精神;進一步能與實際生活、現代文明有所對話,以為立身處世之參考。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能理解《四書》的名義、來源、作者與核心思維 學士:
 1-1 具備經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國文教學等專門知識。
2. 能理解《四書》的內容義理 學士:
 1-2 具備中國語言、文學、學術思想、文獻資料之認知與研究能力。
 1-3 具備理解、分析、評鑑文獻的能力。
3. 能將《四書》義理付諸生活實踐 學士:
 2-2 具備講解、教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
 3-1 具備良好的中文書寫及口語表達能力。
 4-3 具備良善的性情與高尚的品格。
4. 能將《四書》義理與現代生活對話,培養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能力。 學士:
 3-4 具備人文關懷能力。
 4-1 具備人文素養。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黃瑩暖
教學進度與主題

 上學期進行《論語》、《孟子》二個單元,配合十八週之教學時間,預計授課進度如下:


第一週  課程導論(四書導論;課程之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成績考核等說明)

第二週  (一)《論語》單元:儒家思想之淵源與先秦思潮(影片欣賞)

第三週  1.孔子的人生理想(配合《論語》相關篇章選讀,由教師節選編纂)

第四週  2.存在命限的體會(配合《論語》相關篇章選讀,由教師節選編纂)

第五週  3.儒家德性的實踐(配合《論語》相關篇章選讀,由教師節選編纂)

第六週  4.生命氣質的修養(配合《論語》相關篇章選讀,由教師節選編纂)

第七週  5.師友交遊的原則(配合《論語》相關篇章選讀,由教師節選編纂)

第八週 《論語》中值得商榷的篇章討論【分組報告】

第九週 《論語》與現代生活的對話 【分組報告】

第十週  (二)《孟子》單元:孟子思想與戰國時代

第十一週  1.孟子的人性論:性善的主張(人禽之辨)

第十二週  2.性善論之確切義理與孟告之辯

第十三週  3.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比較

第十四週  4.孟子的修養論:心性修養的工夫

第十五週  5.孟子的價值觀(義利之辨)

第十六週  6.孟子的政治論(王霸之辨)

第十七週  7.本學期課程回顧與分享

第十八週  繳交期末報告

 

 

 

本課程注意事項:

(1)書面報告請勿遲交,遲交一天扣10分,若有正當事由並且持有請假單者,方可補交,但不可超過規定期限。

(3)每學期不定期點名,一節未到扣總分1分,依此類推,每節課遲到25分鐘以上視為缺席。當學期缺席三次扣考。

(4)上課中請將手機關機。

*上述授課內容與授課方式,將視上課後本班之各種實際狀況,作適度的調整。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教師進行字詞釋義、典故說明,進而講解文義、闡明篇章之義理思想。
討論法 教師配合課程內容,提出相關議題,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對話,以活絡教學情境,增進學生對授課內容之理解,並訓練學生之思考與口語表達能力。
媒體融入教學 配合課程內容,放映相關之影片或多媒體教材,輔助教學之進行。
其他 對於各單元之授課內容,要求學生須於課前先行預習,並自行將字詞解釋與語譯查明詳載,教師於講解前將抽問字詞解釋,或請學生回答教師之提問。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期中考 30 % 以小組報告作為期中考成績
課堂討論參與 20 % 包括上課專注度、是否主動發言與提問、是否參與課堂討論等。
出席 10 % 教師以點名方式考察是否出席,出席紀錄占學期總成績百分之十。
報告 30 % 配合課程內容,分配學生相關子題進行口頭報告,使對教材內容有更深的了解。
其他 10 % 鼓勵學生就自身生活體驗或時事相關議題,書寫實踐札心得劄記,以增進對儒家思想義理之思辯語對話能力。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1、教科書:

(1)教師編製上課講義。

(2)(宋)朱熹《四書集注》(台北:鵝湖出版社,1999年)

2、參考書籍舉要:

陳滿銘:《論孟義理別裁》、《學庸義理別裁》,萬卷樓出版社

王開府:《四書的智慧》,萬卷樓出版社

王邦雄等:《論語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楊祖漢等:《孟子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唐君毅全集》卷十三,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學生書局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吳汝鈞:《儒家哲學》,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開府:《儒家倫理學析論》,學生書局

袁保新:《孟子三辯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 》,文津出版社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中研院文哲所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9年

蔡仁厚:《儒學的常與變》,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王邦雄:《儒道之間》,臺北:漢光文化事業,1994年

*其他參考書籍,課堂中隨時補充,建議閱讀。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