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688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HU0318 課程名稱 中國哲學史(一)
英文名稱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I)
全/半年 必/選修 必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國文系(學)3年級乙班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以思想流變史的宏觀視野,按朝代先後逐一解說各期思想的特色及其欲解決的問題,解析各期哲學家思想論述的基本義理架構,探討其思想內蘊的優、缺點,並與同期不同學派的思想家進行義理趨向的比較;同時也由此反思自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以思想流變史的宏觀視野,按朝代先後逐一解說各期思想的特色及其欲解決的問題,並帶入思想之所以產生的緣由及其時代背景的概況,俾使學生全面性地了解各期哲學思想的起源與發展脈絡的系譜。 學士:
 1-1 具備經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國文教學等專門知識。
 1-2 具備中國語言、文學、學術思想、文獻資料之認知與研究能力。
2. 解析各期哲學家思想論述的基本義理架構,探討其思想內蘊的優、缺點,並與同期不同學派的思想家進行義理趨向的比較,使學生能有獨立思考與後設反省的能力,進而開發、培養對中國哲學的認知與興趣。 學士:
 1-3 具備理解、分析、評鑑文獻的能力。
 1-4 具備多元文化跨領域轉化、跨領域知識架構、科際整合的能力。
 2-2 具備講解、教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
3. 除了引發對於中國義理思想的興趣之外,亦希望能將所學融入生命之中,在生命中發酵起作用,並進一步與現代文明相對話,培養正確的價值取向與人生態度。 學士:
 2-3 具備應用語文特質,結合傳統文化,發展文創產業的能力。
 3-4 具備人文關懷能力。
 4-1 具備人文素養。
 4-3 具備良善的性情與高尚的品格。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鄭燦山
教學進度與主題

 

教學進度(課程內容得依實際教學進度而作調整

 

 第一講   課程介紹

 

第二講   中國哲學史的方法問題

 

第三講   中國古代思想

 

第四講   先秦諸子百家學說評要

 

第五講   道家宗祖--老子

 

第六講   「道」的開顯--逍遙的莊子

 

第七講   儒家至聖--孔子

 

第八講   孔氏心傳--亞聖孟子

 

 

 

第九講   先秦儒學之歧出--荀子兼論《中庸》、《易傳》的思想

 

第十講   兼愛非攻的思想家--墨子

 

第十一講 前期法家諸子

 

第十二講 戰國前期法家諸子

 

第十三講 法家巨擘韓非子

 

第十四講 超越世俗的思辯者--名家

 

第十五講 鄒衍與陰陽五行思想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問題解決教學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期中考 30 %  
期末考 40 %  
課堂討論參與 15 %  
出席 15 %  
參考書目

 

王邦雄等箸,《中國哲學史》上下二冊,里仁書局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四冊,三民書局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冊,藍燈文化公司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七冊(1,先秦--2,秦漢--3,魏晉南北朝--4,隋唐--5,宋元--6,明清--7,近代),人民出版社

 

張麗珠,《中國哲學史三十講》,里仁書局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學生書局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學生書局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灣商務印書館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水牛出版社

 

張豈之,《中國思想史》,水牛出版社

 

吳怡,《中國思想史》,三民書局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