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480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LU1007 課程名稱 全球化與華人
英文名稱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Diasporas
全/半年 必/選修 必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華語系(學)2年級應用華語文學組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全球化年代中,人的移動成為一種文明交流與社會變革的動力,更是混種文化與多元文化的來源。本課程旨在說明海外華人生存發展與全球間的關係,俾使學生瞭解華人一方面能適應僑居地生活環境;一方面又能在海外綿延中華文化,產生新活力。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說明海外華人生存發展與全球間的關係 學士:
【應用華語文學組】
 1-1 具備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知識。
 1-2 具備海外華人的知識。
2. 瞭解世界局勢的變化 學士:
【應用華語文學組】
 3-1 具備國際視野及跨文化的素養。
3. 探討全球化所創造出來的在地社會、當代社會關係與文化新形式 學士:
【應用華語文學組】
 3-3 能尊重不同個體,培養服務、關懷的教學態度。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楊秉煌
教學進度與主題

1.全球化與華人課程導論

2.全球化的理論及其悖論

3.經濟全球化下的華人發展(一)

4.經濟全球化下的華人發展(二)

5.華人文化與全球化(一)

6.華人文化與全球化(二)

7.全球化與華人的人口移動(一)

8.全球化與華人的人口移動(二)

9.黃禍、白澳、排華政策對今日華人全球化的影響

10.認同的重構:海外華人的認同(一)

11.認同的重構:海外華人的認同(二)

12.全球化與中國的崛起(一)

13.全球化與中國的崛起(二)

14.全球化與台灣(一)

15.全球化與台灣(二)

16.四海一家或天下為公?

17.期末分組報告(一)

18.期末分組報告(二)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媒體融入教學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30 % 學期之內有數次作業
課堂討論參與 30 %  
出席 10 %  
報告 30 % 期末報告分成書面與口頭報告兩種形式。
參考書目

曹雲華,2010,《變異與保持:東南亞華人的文化適應》。台北:五南。

 

魏明德,2002,《全球化與中國》。商務印書館。

 

大前研一著(顧淑馨譯),2005,《全球舞台大未來》,台北:培生教育。

 

葉光輝,2013,《華人的心理與行為:全球化脈絡下的研究反思》。台北:中研院-民族學

 

俞可平、黃衛平編,1998,《全球化的悖論:全球化與當代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北京:中央編譯。

 

王寧;薛曉源編,1998,《全球化與後殖民批評》。北京:中央編譯。

 

Arjun Appadurai,1996,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avid Held、Anthony McGrew著(林祐聖、葉欣怡譯),《Globalization & Anti-Globalization(全球化與反全球化) 》。台北:弘智

 

Jeremy Rifkin著(張體偉、孫豫寧譯), 2013,《第三次工業革命》。台北:經濟新潮社。

 

Thomas Friedman著(楊振富、潘勛譯), 2007, 《The World is Flat(地球是平的)》.台北:雅言。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