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418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EAU0128 課程名稱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英文名稱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東亞系(學)1年級政治與經濟組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為東亞系大二下學期的必修課程,課程目標在介紹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設計、測量、分析以及學術報告的形式。課程講授中首先說明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與建構,其次說明社會科學研究的過程與研究計畫的撰寫,最後則介紹論文寫作的相關規範與形式,期使學生於大學時期即能清楚了解社會科學的研究分析方法,以利未來從事各項領域的研究分析。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具備以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分析並解釋研究資料之能力。 學士:
 1-4 擁有東亞區域研究中,政治、社會與經濟的視野與思維能力。
2. 了解國際政治經濟分析中,常用的相關數據與意義,以利分析整體國際政治經濟的發展趨勢。 學士:
 2-1 具備獨立從事漢學文化與東亞文化思想,以及國際政治經濟之基礎研究能力。
3. 熟悉如何運用問卷分析工具蒐集研究議題的態度趨勢與呈現研究報告結果。 學士:
 2-5 從事文教、研究單位及政府機關相關職務,所需具備漢學文化與政治經濟之規劃、撰寫、編輯與執行能力。
4. 學習各項研究方法適當的使用時機,以及如何透過量化分析理解東亞區域各國發展趨勢。 學士:
 4-1 能夠以嚴謹的態度、重視學術倫理的精神,審慎進行學術研究。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林昌平
教學進度與主題

本課程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課程主題可區分三大主題,首先為社會科學研究理論的發展與建構;其次由研究計畫的撰寫出發,說明不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最後則由文獻檢閱的角度,介紹搜尋與研究主題相關文獻的方法,以及學術研究報告的格式與論文寫作規範,以下為各週次的教學主題。

 

每週教學主題

第一週 課程介紹與概論。

主題一 社會科學研究理論的發展與建構

第二週 社會科學理論的意義與構成要素

第三週 研究過程與研究問題的形成 (課後作業一)

第四週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一):假設

第五週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二):變項

第六週 規範性研究與實證性研究 (課後作業二)

主題二 研究計畫的撰寫與不同的研究方法

第七週 方法論與研究方法

第八週 質化研究方法的意義與特徵 (課後作業三)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量化研究方法的意義與特徵

第十一週 資料蒐集方法

第十二週 調查與抽樣方法 (課後作業四)

第十三週 問卷設計(一)

第十四週 問卷設計(二)

第十五週 態度調查、測量量表與信、效度 (課後作業五)

主題三 文獻與論文寫作規範

第十六週 文獻檢閱的內容與搜尋方法

第十七週 論文寫作格式與規範 (課後作業六)

第十八週 期末考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講授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論與運用。
討論法 小組討論不同研究議題,適合使用的研究方法。
問題解決教學 以實際範例與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操作說明。
合作學習 小組進行期末專題研究報告討論。
媒體融入教學 撥放使用不同研究分析工具探討各種議題的專題演講影片。
專題研究 小組進行期末專題研究報告分析與撰寫。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15 % 學生於學期間繳交六篇課後作業,成績選最高的前五份計算,遲交一天扣該份作業成績5分。
出席 10 % 不定時點名,曠課一次扣0.5%
報告 75 % 期中研究計畫35%;期末研究報告40%
參考書目 Babbie, Earl R.,陳文俊譯,(2005),〈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     雙葉。

Frankfort-Nachmias, C. and D. Nachmias著,潘明宏、陳志瑋譯,   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

Neuman, W. L.著,王佳煌等譯,(2005),〈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

游清鑫主編,陳義彥等著,(2009),〈民意調查新論〉,台北:五南文  化。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台北:     學富。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