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2544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EED0003 課程名稱 環境教育議題與發展趨勢
英文名稱 Issues and Trend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全/半年 必/選修 必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永續所(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世界環境教育的發展幾十年來已經有非常多元與深入的進展。而這些發展的趨勢也實際上是和全世界追求保育、環境永續的議題有密切的關係,更和社會行為科學的發展有著密切的互動。如何讓研究生掌握環境教育發展歷程中各種不同的議題、關切、理論基礎,能更寬廣的理解世界上不同地區的環境教育發展脈絡、情境、議題和趨勢,很明顯的是環境教育研究所培養博士級人才的首要挑戰工作。因此,本課程主要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 了解世界環境教育發展的歷程。 2. 了解環境教育發展歷程中重要的議題、主張、理論與方法。 3. 了解台灣發展環境教育歷程與相關的議題與挑戰。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了解世界環境教育發展的歷程。  
2. 建立環境教育研究夥伴關係及培養群體合作團隊精神。  
3. 具備環境教育研究基本的科學和人文素養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汪靜明 王順美 張子超 方偉達
教學進度與主題

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是以學生環境教育基礎的知識背景為起點,擴張學生對於世界環境教育發展的視野以及相關學術理論與理解,並引領對於台灣環境教育發展之意義與挑戰進行探索。課程內容紮根於學生對環境教育演進與基礎的理解,逐步擴張建構對於不同文化地區環境教育發展相關議題、趨勢、做法的了解,建構學習者對於環境教育的全球趨勢有宏觀的視野與透徹的理解,並能清楚台灣再發轉環境教育時的定位與挑戰。相關的內容包括了(初步試擬,各位可以自己提出都可以):

1. 環境教育之定義與定位

2. 世界環境教育的發展歷程

3. 台灣推展環境教育的歷程

4. 不同階段環境教育發展的議題與挑戰

5. 世界主要地區與國家環境教育發展的狀況

6. 環境教育與相關重要議題與觀點的互動—

a. 全球變遷

b. 都市發展

c. 永續發展

d. 永續旅遊

e. 世界和平

f. 社會典範

g. 環境素養

h. 社會正義

i. 教育改革

j. 綠色學校與永續校園

k. 永續大學

l. 生物多樣性

m. 數位生態媒體教學

n. 環境教育化平台

o. 健康促進

p. 水資源管理

q. 棲地生態保育

7. 台灣推動環境教育的不同典範、視野與挑戰

8. 重要環境教育發展案例分析與探討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20 %  
期中考 20 %  
課堂討論參與 20 %  
出席 20 %  
專題 20 %  
參考書目 參考資料: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環境教育最佳實務準則(周儒編譯)(2003)。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原著出版年:2000)
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周儒、張子超、黃淑芬合譯)(2003)。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原著出版年:1994)
Bhandari, B. B., & Abe, O. (Eds.). (2001).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Asia and Pacific region: Status, issues and Practices. Japan: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Creighton, S. H. (1999). Greening the ivory tower: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track record of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Disinger, J. F., & Opie, J. (1986).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ess toward a sustainable future. Troy, Ohio: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Gough, A. (1997).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Policy, trends and the problems of marginalisation. Melbourne, Victoria: The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Ltd.
Kormondy, E. J., & Corcoran, P. B. (1997).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ademia’s response. Troy, Ohio: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rr, D. W. (1992). Ecological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to a postmodern world.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Palmer, J. A., & Neal, P. (1994). 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Palmer, J. A. (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ory, practice, progress and promise. London: Routledge.
Robottom, I. (Ed.). (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actice and possibility. Melbourne,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Stapp, W. B., Wals, A. E. J., & Stankorb, S. L. (Eds.). (1996).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empowerment: Action research and community problem solving. Dubuque, Iow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Susanne, C., Hens, L., & Devuyst, D. (1989).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to general university teaching in Europe. Brussel, Belgium: UNESCO-UNEP and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Wickengerg, P., Axelsson, H., Fritzen, L., Hellden, G., & Ohman, J. (Eds.). (2004). Learning to change our world: Swedish, research on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und, Sweden: Studentlitteratur.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