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2030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EMM0110 課程名稱 南管音樂考古
英文名稱 The Archeology of Nanguan Music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民音所(碩)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南管音樂考古」,將以南管音樂具學術性與歷史意義的三個不同層面:樂器、樂譜、展演為對象,闡述南管音樂的藝術特色,以及三個層面的歷史源流,讓學生既能掌握南管音樂的藝術性,又能具有學術性的分析觀點與見解。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了解南管樂器之歷史 碩士:
 1-2 理論知識與獨立學術研究能力
 2-1 建立研究傳承與教學的應用方式
2. 了解南管琵琶指法譜之特點及源流 碩士:
 1-1 音樂展演實務
 2-2 音樂理論、分析、風格之專題研究
3. 了解南管音樂之展演體系 碩士:
 3-1 尊重不同音樂藝術形式
 4-2 維護傳統音樂藝術性之原貌,再現其價值與精華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呂錘寬
教學進度與主題

1-6週:
南管樂器之歷史分析
1.琵琶形制源流、演奏技巧、樂曲音域:與唐代音樂關係之考察。
2.制樂節樂器拍之源流:拍與板考
3.洞簫與二絃之源流
7-12週:
南管琵琶指法譜之特點及源流
1.南管記譜法種類:撩拍譜、琵琶指法譜。
2.南管琵琶指法譜之結構與特徵。
3.南管琵琶指法譜與唐傳琵琶譜的關係。
13-18
週:
南管音樂之展演體系考究
1.演奏序與唐大曲之關係。
2.琵琶領與拍制樂節之來源。
3.曲調系統之來源:唐教坊曲、宋詞、南北曲、明清小曲。
1-6 week: Nanguan Music historical analysis
7-12 week: Nanguan pipa’s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13-18 week: Nanguan Music research on Exhibition System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南管音樂本體之論述分析、相關史料之聯繫。
討論法 課間隨著「章節」段落進行,向學生發問討論。
媒體融入教學 南管樂器與樂譜、唐傳樂器樂譜之圖像比較分析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期末考 50 % 期末筆試或期末口頭報告,視選課人數多寡而定。
課堂討論參與 25 %  
出席 25 %  
參考書目

一、古籍
(梁)沈約(441—513)等撰,《宋書》卷21〈樂志三〉。(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卷23〈樂志下〉。(唐)長孫無忌(594—659)等撰,《隋書》卷14志第九〈音樂中〉。(後晉)劉昫(888—947)等撰,《舊唐書》,卷29志第九〈音樂二〉。(唐)崔令欽著:《教坊記》。(唐)段安節著:《樂府雜錄》。(宋)張炎著:《詞源》,宛委別藏本。(宋)陳暘編:《樂書》。
二、唐傳琵琶譜
(唐)《敦煌琵琶譜》,見,《敦煌曲》,法國國家科學院(CNRS)1971年出版。
(唐傳),《伏見宮琵琶譜》,日•藤原貞敏輯,開成三年(838)抄。(影印自英國音樂學者畢鏗教授,Laurence Picken)
(唐傳),《五絃譜》,(日本天皇)承和九年(842)。(影印自英國音樂學者畢鏗教
三、當代論著(含曲譜)
林霽秋編:《泉南指譜叢編》,上海:文瑞樓1912年版。
曾省抄:《泉州昇平奏指譜集》,泉州:昇平奏1935年重抄。
林祥玉編:《南管指譜》,臺北:1914年於台北大稻埕出版(1991年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重印出版)。
許啟章/江吉四合編:《南樂指譜重集》,台南:台南市南聲社1930年出版。
[]呂錘寬撰輯:《泉州絃管(南管)指譜叢編》,臺北:文建會1987年出版。
呂錘寬著:《泉州絃管(南管)研究》,臺北:學藝出版社1982年出版。
呂錘寬著:《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5年出版。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