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2622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ESC8048 課程名稱 海洋環境教育
英文名稱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地科系(碩)碩博合開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海洋環境教育課程著重介紹海洋環境教育的內涵,意即在培養國民具備認識海洋、尊重海洋環境、平衡海陸、以及珍惜海洋資源的素養。因此本課程將在介紹海洋環境的重要議題(如海洋生態保育、海洋環境污染、海洋暖化與酸化等)的同時,讓學習者同時習得如何融合這些重要議題與科學教學理論,設計適當的海洋環境議題教材。期許學習者未來從事海洋科學推廣上,能具備基礎知識與正確觀念,提升全民海洋科學素養。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理解海洋環境教育的理念與目標。 碩士:
 1-4 具備理性思維與邏輯判斷之能力。
 1-5 具備批判性思考之能力。
博士:
 1-4 具備理性思維與邏輯判斷之能力。
 1-5 具備批判性思考之能力。
2. 認識海洋環境科學、人類與環境、永續發展等重要議題。 碩士:
 1-3 具備應用地球科學探究方法的基本技能,能整合地球系統、人類與環境和永續經營等相關議題。
 4-4 能珍惜地球資源,尊重智慧財產權。
博士:
 1-3 具備應用地球科學探究方法的基本技能,能整合地球系統、人類與環境和永續經營等相關議題。
 4-4 能珍惜地球資源,尊重智慧財產權。
3. 知道科學教育重要理論。並融入海洋環境議題。 碩士:
 1-6 瞭解地球科學的發展史及與其它學科的關聯與互動。
 2-1 具備資料統整與邏輯推演之能力。
 2-2 具備語文表達與溝通之能力。
博士:
 1-6 瞭解地球科學的發展史及與其它學科的關聯與互動。
 2-1 具備資料統整與邏輯推演之能力。
 2-2 具備語文表達與溝通之能力。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葉庭光
教學進度與主題

第一次       課程簡介-海洋環境教育的內涵

第二次       臺灣海洋環境與海洋資源

第三次       海洋生物與多樣性

第四次       海洋地質構造與環境

第五次       海洋物理性質與環境

第六次       海洋化學特性與環境

第七次       海洋資源與環境

第八次       臺灣海洋環境考察() 東北角

第九次       永續經營與發展

第十次       海洋法治與台灣

第十一次              探究式學習

第十二次              問題導向/合作學習

第十三次              學習環境

第十四次              教學評量(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第十五次              專業成長

第十六次              臺灣海洋環境考察() 桃竹苗

第十七次              期末報告/成果演示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由授課教師以講述方式介紹課程專業知識。
討論法 每週有固定主題,同學相互討論理解多元觀點。
合作學習 學習者自訂主題,選擇教學理論、課程呈現方式,合作設計教材,評估教材成效。
實地考察、參訪 透過實地野外考察活動了解現況,發現問題,並嘗試提出教學方案。
專題研究 透過自訂專題,設計研究,並於期末報告成果。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20 % 論文閱讀統整心得報告
課堂討論參與 30 % 評估學習者出席、課堂參與發言討論。
報告 20 % 論文閱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
專題 30 % 透過學習者設計的教學方案,評估學習者整合海洋環境議題與科學教育理論呈現教材的內容。
參考書目

1.海洋教育-認識海洋的教與學。羅綸新、黃明惠、張正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Rita C. Richey, James D. Klein and Monica W. Tracey (2011).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Knowledge Bas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Routledge.
3.
Torben C. Rick and Jon M. Erlandson (2008). Human Impacts on Ancient Marine Ecosystems: A Global Perspectiv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