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2899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ESU0170 課程名稱 地震觀測與災害
英文名稱 Earthquake Observation and Disaster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地科系(學)1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增加學生認識地震觀測之基本知識及地震防災之必需觀念。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讓學生認識地震之基本知識。 學士:
 1-1 能兼具地質、地球物理、天文、大氣和海洋等地球科學各領域之基礎知識。
 1-3 具備應用地球科學探究方法的基本技能,能整合地球系統、人類與環境和永續經營等相關議題。
 4-1 秉持誠實不造假的精神。
 4-2 具有堅定的科學信念與豐富的人文素養。
2. 加強學生地震防災之必需觀念。 學士:
 1-4 具備理性思維與邏輯判斷之能力。
 2-5 具備進修與學習專業科學新知之能力。
 3-4 富同情心,具備有效溝通協調之能力。
 4-4 能珍惜地球資源,尊重智慧財產權。
3. 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之能力與興趣。 學士:
 2-1 具備資料統整與邏輯推演之能力。
 2-3 具備與同儕分工與團隊合作之能力。
 2-5 具備進修與學習專業科學新知之能力。
 3-1 能以理性、科學與周延專注的態度尋求問題解答。
 3-3 有開闊的胸襟,不拘成見,勇於接受科技新知與理論。
 3-5 具備生涯規劃之能力、並能持續自主學習與進修。
 4-1 秉持誠實不造假的精神。
 4-2 具有堅定的科學信念與豐富的人文素養。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林正洪
教學進度與主題

1.     地球內部與板塊學說(1-2 )

2.     觀測地震學入門 (3-4 )

3.     台灣地震與板塊活動 (5-6 )

4.     地震災害種類(7-8 )

5.     地震機制與參數 (9-10)

6.     地震定位、地震儀器與地震網 (11-13 )

7.     地震波解讀、地震斷層面解 (14-16 )

8.地震預測與前兆、地震防護(17-18 )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本課程借由投影片介紹上課內容。
討論法 上課或書籍導讀時,參與討論或提出有意義問題者酌以加分
實地考察、參訪 安排參觀地震資料中心,如中央氣象局或大屯火山觀測站。
媒體融入教學 上課使用多媒體教學,並以相關影片加強學生印象與興趣。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期中考 40 % 依上課內容為主
期末考 40 % 依上課內容為主
課堂討論參與 10 % 出席情況及參與討論情形
其他 10 % 上課專注程度與練習(含課堂測驗)
參考書目 Earthquakes (Bruce A. Bolt), 4th edition, 366 pp,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