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893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GEU0209 課程名稱 遊憩資源管理
英文名稱 Recre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地理系(學)4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教授學生對自然與都市遊憩資源之規劃與管理,同時也瞭解人與組織的活動行為對這些重要資源的衝擊。本課程強調在自然地區與都市區域中公共及私人土地的遊憩使用計畫;以社會科學的觀點來討論;以及有關自然與文化資源的溝通、規劃與管理技巧。另外,學生也將學習遊憩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議題與研究方法。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使學習者了解遊憩資源管理的基本意義與內容 學士:
 1-1 了解地理學知識的基本內涵,包括理論概念、區域特色等
2. 使學習者具備自然與文化資源的溝通、規劃與管理技巧 學士:
 2-2 具備環境議題分析與應用能力,能整合地理學知識與技能應用於環境評估與規劃
 3-3 具備人文及科技素養,以思考、判斷、創造能力解決問題
3. 使學習者瞭解遊憩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議題與研究方法 學士:
 2-3 具備整合規劃區域發展,參與制定政策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2-4 具備整合空間資訊的技能,跨領域分析、研究、規劃、管理與決策的應用能力
4. 使學習者瞭解人與組織的活動行為對自然與都市遊憩資源的影響 學士:
 4-3 具備環境正義、環境倫理與實現永續發展的價值觀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李素馨
教學進度與主題
(一)主要內容:

本課程首先會初步介紹遊憩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何界定研究範圍、研究議題、研究步驟,與資料收集,此課程也嘗試讓同學進行訪談、收集資料和分析。在相關理論探討方面包括遊憩管理模式、遊憩機會序列、遊憩體驗與動機、遊憩體驗、視覺資源管理質評估等。學生除閱讀理論文獻閱讀外,亦進行實質的案例操作,學習相關遊憩管理的研究主題,透過分析討論,深度了解遊憩資源土地與人們活動行為之互動關係。

(二)每週教學主題:
1.課程大綱簡介

2.遊憩研究方法
3.社會研究方法
4.遊憩管理模式
5.體驗與動機
6.遊憩理論基礎
7.創意城市的遊憩資源
8.旅遊地意象與地景文化生產
9.視覺資源管理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專題研究 期末書面報告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15 %  
課堂討論參與 20 % 平時成績:出勤及參與討論情形
報告 65 % 期末書面報告(含期中階段性報告、及期末成果發表):各自選擇一種觀光遊憩資源(如美食、宗教、節慶…),或空間類型(例如水岸空間、城市、形象商圈、鄉村老街、歷史文化資產與觀光促進、國家公園風景區等等),提出研究主題。(5+15+20%=40%) 理論文獻導讀,需整理為課堂報告(25%)
參考書目 1.Jubenville&Twight,2006,OutdoorRecreationManagement,Venture,PA,Statecollge.
2.李素馨,2007,休閒遊憩資源管理,歐聖榮總編,休閒遊憩理論與實務,台中市,前程文化。
3.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板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4.梭羅,1985,梭羅日記(景祥譯),台北市,林白。
5.加斯東.巴舍拉,2003,空間詩學(龔卓軍、王靜慧譯),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年:1957
6.查理?佛羅里達,2006,城市與創意階級﹘創意新貴II(傅振焜譯),台北市,寶鼎。(原著出版年:2005
7.吳欣頤、林晏州、黃文卿,2005,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社區居民對發展生態旅遊之認知與需求,戶外遊憩研究,18(4)47-67
8.林宗賢、侯錦雄,2007,遊客溫泉旅遊度假區知覺意象之度量以谷關為例,戶外遊憩研究,20(2)79-99
9.吳幸玲,2008,全球都市消費性地景的文化生產以上海的住宅地景為例,地理學報,5231-52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