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855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GEU0229 課程名稱 地理學計畫導向學習
英文名稱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Geography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地理系(學)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擬結合博雅教育的大學理念和學術研究的專業訓練,配合師大學術與生涯導師的輔導制度和總結性整和課程的推動,以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問題設定學習(Problem-Setting Learning, PSL)與計畫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jBL)的辯證圖像3P整合學習模式,在大學部開設由同學、教師共同訂學習目標與課程內容的獨立研究/共同學習課程,並採取輪迴、協同的學習網絡情境,不限年級開放給大一到大四的同學自由選修。此課程試圖藉由個別輔導與團體咨商的研討模式,幫助同學建立個人興趣、課業學習與職涯發展之間的有機連結,成為兼具熱誠的心、冷靜的腦及樂觀進取(Heart, Head, and Optimism, H2O)的3C新世代──創新、批判與投入(Creative, Critical and Committed, 3C),進而成就自我與造福社會。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本課程將培養同學自我探索及學習、運用學科知識以設定問題、規劃執行和解決問題的整合能力,進而在系所課程的基本架構之下,有效結合個人興趣、課業學習與職涯發展。 學士:
 1-3 具備從事地理學研究的基本能力,包括問題意識、解析方法、論文撰述等
 2-1 具備地理學的內涵與技能、應用於實務研究、規劃與管理能力
 3-1 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力,以適應未來資訊化、全球化、多元化的社會環境
 3-2 能持續性參與研習及進修,以增進終身學習及生涯發展的能力
 3-3 具備人文及科技素養,以思考、判斷、創造能力解決問題
 4-1 能自我實踐科學研究的精神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吳鄭重
教學進度與主題

一、課程介紹:

「地理學計畫導向學習」是一個動態翻轉教學關係的混成學習(Blended Learning)實驗課程,作為同步思考與有效連結總整課程、學術與生涯導師制度,以及菁英學院的初步嘗試,姑且以「大學之道可道,非常道」稱之。

本課程定位為大學部不分年級,且可以重複修習之螺旋模組選修課程,106學年度上、下學期都會開課。為配合學期週次與上課時同學們的參與投入,原則上以15人作為本課程的最適規模。本學期暫時以目前地理系大學部三年級乙班,我擔任導師班的同學優先,但其他年級或其他系所同學也歡迎選修

「地理學計畫導向學習」試圖結合博雅教育的大學理念和學術研究的專業訓練,配合師大學術與生涯導師的輔導制度和總結性整合課程的推動,以問題導向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問題設定學習(Problem-Setting Learning, PSL)與計畫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 PjBL)的獨立研究/共同學習模式,在連結過去、反思現在與展望未來的PPF/BMW (Past, Present, Future/Bridge, Mirror, Window)辯證圖像中,讓修課同學與任課教師共同訂定學習目標與課程內容:再藉由課堂上個別輔導與團體咨商的計畫工作坊,幫助同學建立個人興趣、課業學習與職涯發展之間的有機連結,進而成為兼具熱誠的心、冷靜的腦及樂觀進 取(Heart, Head, and Optimism, H2O)與創新、批判與投入(Creative, Critical and Committed, 3C)的H2O/3C新世代。

本課程將以研討(seminars)與工作坊(workshops)交替的方式進行,每週進度分成兩個部 分:(1)大學之道的主題研討,(2)個別計畫擬定執行的企劃工作坊。最初一、兩週由授課教師教帶領討論,之後由修課同學輪流上台在研討時段就不同的「大學之道」主題帶領討論,並在工作坊時段中輪流簡報自己的學習計畫或專題研究,其他同學與老師則提出問題與建議。計畫內容可以是學科主題的研究計畫(例如大專生參與科技部研究計畫)、探索職涯方向的修課與實習計畫、人生目標與個人興趣的摸索探尋,或是想要轉系、出國的行動計畫,甚至是壯遊、興趣培養等個人計畫。同學們可以藉由彼此南轅北轍的目標擬定與計畫執行,反思與學習各種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可能性, 減少自己彷徨摸索與犯錯的機會,進而讓過去的夢想經過日積月累的生活實踐,逐漸成為明日之我的生命現實。

二、授課方式:教師講授、同學簡報、師生研討、個案研究、實作演練

三、作業:提案企劃、成果分享

四、評量:自我評量

五、課程進度與內容:

週別

日 期

單 元

研討內容/計畫分享

備 註

1

9/14

課程介紹:讓夢想照進現實的計畫導向學習

掌握命運,否則終將被命運掌握;Control Your Own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

Brain Storming: 大學生最該在乎的事情?

2

9/21

盍各言爾志?

最初回之計畫提擬

主題研討與工作坊認領(每週各2人)

3

9/28

大學之道

大學之理念與大學生(理念人)的基本命題──3P/3C/H2O的方法序說

主題研討1

提案報告1

4

10/05

選系/修課之道

樹枝狀tree-like與半格子狀semi-lattice的修課規劃

主題研討2

提案報告2

5

10/12

讀書之道

From CNN/BUS to TAKSI的分析/整合閱讀

主題研討3

提案報告3

6

10/19

上課之道

教學相長與三角檢證的Study Tango

主題研討4

提案報告4

7

10/26

考試之道

who’s who and what’s what; how and why; and so what 的學習要訣

主題研討5

提案報告5

8

11/02

作業/報告的寫作之道

假設演繹法hypothetico-dedutive method的科學敘事與「五四三二一」的寫作技巧

主題研討6

提案報告6

9

11/09

期中鼎談會:Reading Weekend

10

11/16

打工/實習之道

「你出薪水,我學本事」的臥底打工/實習

主題研討7

提案報告7

11

11/23

生活之道

大學校園作為理念人的生活場域

主題研討8

提案報告8

12

11/30

玩樂之道

參與社團與結交朋友的課外活動

主題研討9

提案報告9

13

12/07

愛情之道

主體性與客體化的性別學分

主題研討10

提案報告10

14

12/14

反身之道

面對失敗與挫折的自我重整

主題研討11

提案報告11

15

12/21

成功之道

設定目標,努力不懈的命運規劃局

主題研討12

提案報告12

16

12/28

永恆之道

成就自我,造福社會的 Mobius Twist

主題研討13

提案報告13

17

01/04

期末座談:課程檢討

自我評量與綜合座談

 

18

01/11

期末考週

停課

 

六、參考文獻:

加藤諦三(1992)《你在大學,學些什麼?》。臺北市:新潮社。

吳鄭重(2016)《研究研究論論文:研究歷程之科P解密與論文寫作SOP大公開》。臺北市:遠流。

金耀基(2003)《大學之理念》,修訂版。臺北市:時報。

李繁友主編(2002)《劍橋深呼吸》。臺北市:大地。

高杰(2015)《上大學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臺北市:海鷗文化。

夏祖焯著(2015)《大學的陽光與森林》。臺北市:五南。

張維迎(2004)《大學的邏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韓薇主編(2002)《牛津深呼吸》。臺北市:大地。

John B. Bader著,陳榮彬譯(2012)《大學生知道了沒?美國頂尖名校生必讀的11則入學忠告》。 臺北市:大寫。

Stella Cottrell著,洪翠薇譯(2007)《大學生了沒──聰明的讀書技巧》。臺北市:寂天文化。

Frank Furedi著,戴從容、王晶譯(2006)《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臺北市:聯經。

Richard J. Light著,趙婉君譯(2015)《哈佛名師教你如何讀大學》。新北市新店區:立緒。

Rebekah Nathan著,張至璋譯(2006)《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紀實》。 臺北縣新店市:立緒。

Cal Newport著,何東峰譯(2006)《大學生必修的75堂課》。臺北縣板橋市:宏道文化。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每週由教師就相關主題進行講授
討論法 師生就相關課題進行討論
問題解決教學 師生就個別學生研究/計畫共同諮詢、討論
合作學習 同儕相互觀摩學習
實驗/實作 以實作計畫策動課程學習
專題研究 由學生自擬專題研究計畫或學習計畫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其他 100 % 自我評量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加藤諦三(1992)《你在大學,學些什麼?》。臺北市:新潮社。

吳鄭重(2016)《研究研究論論文:研究歷程之科P解密與論文寫作SOP大公開》。臺北市:遠流。

金耀基(2003)《大學之理念》,修訂版。臺北市:時報。

李繁友主編(2002)《劍橋深呼吸》。臺北市:大地。

高杰(2015)《上大學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臺北市:海鷗文化。

夏祖焯著(2015)《大學的陽光與森林》。臺北市:五南。

張維迎(2004)《大學的邏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韓薇主編(2002)《牛津深呼吸》。臺北市:大地。

John B.Bader著,陳榮彬譯(2012)《大學生知道了沒?美國頂尖名校生必讀的11則入學忠告》。 臺北市:大寫。

StellaCottrell著,洪翠薇譯(2007)《大學生了沒──聰明的讀書技巧》。臺北市:寂天文化。

FrankFuredi著,戴從容、王晶譯(2006)《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臺北市:聯經。

RichardJ. Light著,趙婉君譯(2015)《哈佛名師教你如何讀大學》。新北市新店區:立緒。

RebekahNathan著,張至璋譯(2006)《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紀實》。 臺北縣新店市:立緒。

CalNewport著,何東峰譯(2006)《大學生必修的75堂課》。臺北縣板橋市:宏道文化。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