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818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HIU0189 課程名稱 秦漢史(一)
英文名稱 History of Chin & Han Dynasties (I)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歷史系(學)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的講授大致分成三大部分,首先介紹秦漢史研究的傳統文獻史料及出土新史料,復次說明秦代歷史與楚漢相爭的過程,最後講述兩漢歷史的大致發展脈絡。講授的同時,本課程也將透過研讀學術論文與撰寫書評報告的具體操作,並適時加入影片欣賞,引領同學進入並體驗秦漢史研究的天地。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能了解秦漢時期歷史的主要發展 學士:
 1-1 具備歷史專業知識
 1-2 資料蒐集與解讀之能力
2. 能熟悉秦漢史的研究材料及研究路徑 學士:
 1-2 資料蒐集與解讀之能力
 2-2 文史相關議題之闡述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3. 能瞭解秦漢史對日後中國歷史的影響,並認知古代歷史與當今社會生活之聯繫 學士:
 2-2 文史相關議題之闡述能力
 3-1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知能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陳健文
教學進度與主題

上學期

1  秦漢史在中國史上的地位

2  秦漢史研究的傳統史料(一)

3  秦漢史研究的傳統史料(二)

4  秦漢史研究的新出土文字史料(一)

5  秦漢史研究的新出土文字史料(二)

6  秦漢史研究的非文字考古材料

7  秦人的起源與早期歷史發展

8  商鞅變法與秦國的茁壯

9  秦始皇的兼併六國

10  秦能統一天下的原因

11  從封建到郡縣的大轉型

12  秦始皇的重要統治措施

13  秦始皇之死與秦的暴崩

14  陳勝與項羽的反秦

15  劉邦崛起的經過

16  楚漢相爭

17  劉邦的最後勝利

18  期末考試

下學期

1  漢帝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2  剷除異姓諸侯王與呂后的統治

3  漢文帝的即位及其與民休息政策

4  同姓諸侯王間的矛盾與七國之亂

5  後宮政治與武帝的即位

6  武帝時的改革

7  武帝晚年的家庭悲劇與霍光掌權

8  昭宣時期的歷史發展

9  西漢的衰微與王莽崛起

10  王莽的新朝及其失敗

11  劉秀的崛起與東漢帝國的成立

12  光武帝的統治手腕

13  明章之治與東漢的中衰

14  東漢中後期的政治特徵與黨錮之禍

15  東漢的衰亡

16  漢代的對外關係

17  秦漢時期的政治制度

18  期末考試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講述秦漢歷史的大致發展脈絡
問題解決教學 教師將隨機進行文獻史料之閱讀與解析,引領同學解讀其中所隱含的歷史訊息。
實驗/實作 同學將透過書評寫作,獲得史學研究的實際經驗。
媒體融入教學 上課全程運用PPT教學,並配合穿插影片欣賞。
專題研究 個人報告須完成一份書評報告,同學需學習與專書相關之研究成果的蒐集與閱讀,並針對專書內容進行摘要介紹與內容評析。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20 %  
期末考 40 %  
出席 20 %  
報告 20 %  
參考書目

韓復智  等編著,《秦漢史》(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

林劍鳴,《秦史稿》(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4月)或《秦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2年)。

林劍鳴,《秦漢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或《新編秦漢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勞榦,《秦漢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611月)。

呂思勉,《秦漢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91月)。

錢穆,《秦漢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5年)。

翦伯贊,《秦漢史》(臺北:雲龍出版社,2003年)。

呂思勉,《秦漢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691月)。

崔瑞德, 魯惟一編,《劍橋中國秦漢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1992年)或(台北:南天,1996年)。

馬先醒,《秦漢》《中國歷史圖說》(五)(臺北:新新文化出版社,19794月)。

孟祥才,《中國歷史2  秦漢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王子今,《秦漢史——帝國的成立》(台北:三民書局,2009年)。

韓兆琦、趙國華,《秦漢史十五講》(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馬非白,《秦集史》(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年)。

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台北:駱駝出版社翻版,未註出版年)

西嶋定生 著、黃耀能 譯,《白話秦漢史》(台北:三民書局經銷,1988年)。

馬先醒,《簡牘學要義》(臺北:簡牘學會,1980年)。

駢宇騫、段書安 編著:《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或稱《漢代學術史略》)(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

李均明、劉均,《簡牘文書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高敏,《簡牘研究入門》(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薛英群,《居延漢簡通論》(蘭州 : 甘肅教育出版社, 1991年)。

何雙全,《簡牘》(蘭州 : 敦煌文藝出版社, 2004年)。

富谷至 著、劉恆武 譯,《木簡竹簡述說的古代中國——書寫材料的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臺北:中研院史語所,19905月)。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三卷(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66月)。

安作璋,《班固與漢書》(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5月)。

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韓復智,《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上冊(臺北:南天書局,19879月)。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9月)。

馬先醒,《漢史文獻類目》(臺北:簡牘學會,1976年)。

周天游,《秦漢史研究概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年)。

張傳璽主編,《秦漢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張傳璽主編,《戰國秦漢史論著索引、續編、三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19922002年。)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許倬雲,《求古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9月)。

許倬雲著,王勇譯,《漢代農業:中國農業經濟的起源及特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春樹,《漢代邊疆史論集》(臺北:食貨出版社,19774月)。

邢義田,《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6月)。

邢義田,《邢義田作品系列 治國安邦 地不愛寶 畫為心聲 天下一家》共四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勞榦,《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篇》上、下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610月)。

勞榦,《古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

瞿同祖,《漢代社會結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廖伯源,《秦漢史論叢》(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廖伯源,《歷史與制度-漢代政治制度試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劉增貴,《漢代婚姻制度》(臺北:華世出版社,19801月)。

韓養民:《秦漢文化史》(臺北:里仁書局,198610月)。

李劍農,《先秦兩漢經濟史稿》(台北:華世出版社,1981年)。

韓復智,《漢史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1月)。

李威熊,《漢書導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4月)。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9月)。

林劍鳴、余華青、周天游、黃留珠,《秦漢社會文明》,西安:西北大出版社,19859月。

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敏,《秦漢史論集                           》(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年)或《秦漢史論稿》(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

西嶋定生著,武尚清譯,《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楊鴻年,《漢魏制度叢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吳曾德,《漢代畫像石》(臺北:丹青圖書公司,1986年)。

楊愛國,《不為觀賞的畫作:漢畫像石和畫像磚》(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或《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余英時,《漢代貿易與擴張》(台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

余英時,《東漢生死觀》(台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

瞿同祖 著、邱立波  譯,《漢代社會結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  秦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月)。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4月)。

魯惟一 著,王浩 譯,《漢代的信仰、神話與理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