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0427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PCC0031 課程名稱 質的研究
英文名稱 Qualitative Research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心輔系(碩)碩博合開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介紹質性研究方法在社會行為科學中之應用,包括質性研究設計、方法的選擇、資料蒐集、資料分析、報告之撰寫,以及研究倫理等等。質性研究方法之內容包括紮根理論、敘事研究、共識質性研究、傳記研究、現象學取向、俗民誌,及個案研究法。此外,並學習研究論文之評論。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熟悉質性研究中的概念及方法等相關議題。 碩士:
 1-3 具備諮商輔導的相關知識
 2-3 具備心理學的研究能力
博士:
 1-3 具備諮商輔導的相關知識
 2-3 具備心理學的研究能力
2. 能熟悉質性研究中常用的七種研究取向:敘事分析、紮根理論、共識質化研究、傳記研究、現象學取向、民族誌、以及個案研究。 碩士:
 1-3 具備諮商輔導的相關知識
 2-3 具備心理學的研究能力
博士:
 1-3 具備諮商輔導的相關知識
 2-3 具備心理學的研究能力
3. 了解質性方法在教育、諮商臨床、及心理學等領域研究中的應用。 碩士:
 2-3 具備心理學的研究能力
 4-1 具備專業倫理
博士:
 2-3 具備心理學的研究能力
 4-1 具備專業倫理
4. 能對質性取向實徵研究進行評論。 碩士:
 2-3 具備心理學的研究能力
 4-1 具備專業倫理
博士:
 2-3 具備心理學的研究能力
 4-1 具備專業倫理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何英奇
教學進度與主題

一、  教學目標:

 

本科目目標除介紹質性研究的哲學與理論基礎外,並引導學習者透過實地演練,熟悉質性研究的設計、資料蒐集、分析、報告撰寫之方法與技巧。最終目標期望具備運用質性研究方法,建構符合社會文化脈絡之理論。

二、  上課日程表

Week 1  (9/13)   導論:質性研究特性、理論基礎

                   Ethnographic film (石頭夢)

Week 2  (9/20)   導論:質性研究特性、理論基礎  ( ch1) (Ch 1-3 )                  

Week 3  (9/27)   紮根理論研究法Strauss ch4ch11   (Strauss & Corbin )

Week 4  (10/04)     質性研究設計思維( ch6)     訪談( ch7)   

 觀察( ch7) 俗民誌( ch13)     批判方法( ch14) 觀察( ch8)  整理分析資料( ch9) 

Week 5  (10/11)    古典民族誌取徑  ( ch3)   新民族誌取徑  ( ch4)   

現象學方法(林、洪編: ch2楊深坑)  

Week 6  (10/18)   現象學方法論:存在行動的投入  

詮釋學方法(林、洪編: ch3李奉儒)  

Week 7  (10/25)    解釋現象學分析 (interpre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Lynos, ch. 3, 4, & report 1)  

                詮釋現象學方法 ( ch12 )  

Week 8  (11/01)    敘事分析 (Lyons, ch. 9, 10, & report 4)  

質性方法中的參照推論分析:傳記研究之案例分析

Week 9  (11/08)   系譜學方法(林、洪編: ch4 劉育忠等)  

論述分析方法 (林、洪編: ch12張鍠焜)  

Week 10  (11/15)    意識型態批判 (林、洪編: ch10 蘇永明);  解構方法(林、洪編: ch11蘇永明)

Week 11  (11/22)  話語分析 (Lyons, ch 7, 8,& report 3)

                  自然發生的談話(對話與論述分析) (6) 

                        (兩個資料自行整合)  

Week 12  (11/29)   反思/反身方法 (林、洪編: ch 19, 莊勝義)  

                行動研究法( ch16 )                

Week 13  (12/06)   Voices inside schools (A. M. Sullivan)

                  Postpotivism on the Sullivan study (D. C. Philips)

                  Interpretive and narrative on the Sullivan study. (A. P. Bochner)

Arts 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the Sullivan study (T. Baron)

Week 14  (12/13)   語藝學分析 (黃光玉譯)     比喻批評  附錄:台灣競選廣告中戰爭比喻 (p323-336) (林靜伶)  

Week 15  (12/20)  符號學分析︰解讀媒體中的性別意涵(林宇玲)   視覺詮釋( ch12)    

Week 16  (12/27)  歸納分析資料方法( ch9)

                 撰寫及資料呈現( ch16) ( ch17 )  研究效度( ch5)                                                                                       

質性資料分析5步驟  即興創作一首世界之歌(莊明貞)

質性研究寫作( ch17)     研究倫理( ch18)

 Week 17  (1/03)   英文質性研究文章閱讀分享() 每位約15分鐘

Week 18  (1/10)   英文質性研究文章閱讀分享() 每位約15分鐘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教師講述
討論法 師生相互討論
實驗/實作 質性資料實際操作分析
媒體融入教學 採用PPT,影片及其他媒體材料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30 %  
課堂討論參與 10 %  
出席 10 %  
報告 30 %  
其他 20 % 期末閱讀成果報告
參考書目

 Savin-Baden, M. & Major, C. H.(2013).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essential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藍依勤,羅育齡,林聖曦譯(2015)( H. R. Bernard, & G. W. Ryan原著)。質性研究分析-系統取向。台北市:心理

林逢祺、洪仁進 (2014) 教育哲學:方法篇。臺北市:學富。

Grbich, C. (2013).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London: Sage.

司徒懿譯 (2009) (Carol Grbich)簡明質性研方法分析。台北:韋伯。

畢重增 主譯(2010) (Lyons, E. & Coyle, A ).心理學質性資料的分析 重慶大學出版社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 ()() 。高雄:麗文。

田哲榮、司徒懿譯(2009)( David Silverman), 解析質性研究法與資料.。台北:韋伯。

高淑清等譯(2004) (Van Manen, M.) 探究生活經驗。嘉義: 濤石。

Strauss, A., and Cobin, J. 著,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2nd ed.)。嘉義市:濤石文化。

林靜伶 (2000) 語藝批評。台北:五南。

McLeod, J. 連廷嘉、徐西森譯(2007). 諮商與心理治療質性研究 臺北市:心理。

蕭瑞麟(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臺北市:培生。

Smith,J. A. , 丁興祥, 張慈宜, 曾寶瑩等譯(2006)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 臺北市:遠流。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台北:洪葉。

蔡敏玲 余曉雯譯 (Clandinin & Connelly.)(2004) : 敘說探究。台北:心理

Denzin, N. K. & Lincoln, Y. S.(2006).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Paul, J. L. (2005).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ies of research and criticism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NJ: Upper Sadder River.

Hays, D. G. & Singh, A. A. (2011). Qualitative Inquiry in Clinical and Educational Settings. NY: Guilford.

其他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