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0719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SOU0105 課程名稱 社區文化創意產業
英文名稱 Community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ies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社教系(學)3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目前國內社區總體營造已經有些成果,但是對於大部分的社區還是極度缺少社區營造的經費,社區本身如何找到資金來源影響社區未來是否可以永續化經營,然而社區自我發展地方文化產業,一方面形成社區內部居民認同的力量,一方面又能對外吸引經濟、增加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又能提昇地方的形象等。所以,如何透過社區自主發展地方上的文化產業,是本課程訓練的重點之一。 除了培養地方文化產業的專長之外,也同時教授社區的藝術文化經營與管理,訓練學生能投入社區發展地方文化產業之餘,亦能提昇當地社區居民藝術文化的素養,讓當地居民除了接受學校教育以外的「社會教育」。 所以,課堂上將講述實用的社區參與式技術、社區及社區藝術內涵、社區藝術經營與企劃、企業合作等,學生期中作業為分組進行一個社區文化產業的分析,在期末作業則嘗試分組自己規劃一個社區的地方文化產業(青草巷或是梁實秋故居二擇一)。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理論及概念的介紹 學士:
 2-1 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3-1 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4-1 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2. 社區文化創意產業國內外相關重要案例的分析 學士:
 2-1 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3-1 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4-1 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3. 社區文化創意產業(或社區藝術營造)參與式規劃實做及提案訓練 學士:
 2-1 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3-1 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4-1 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廖世璋
教學進度與主題

 

(一)教學主題重點說明

 

1.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臺灣目前少數教授地方文化產業,其理論概念及實際操作的課程。

日本最近已經正式訂為國家重大發展政策,日本內閣大臣安倍晉三2014年9月提出「地方創生」(ちほうそうせい)政策,並對外宣布2015年訂定為「地方創生元年」,成為日本近來的熱門議題,也如火如荼地在日本各地實踐。

日本的現象跟臺灣幾乎一樣:少子化、高齡社會、城鄉差距嚴重、人口外移、都市人口大量集中、偏鄉凋零(消失)等現象。而「地方創生(ちほうそうせい)」概念便是因應此現象而成,其目的在於各地方鄉鎮因地制宜、自主發展其在地經濟,讓人口回流偏鄉並再創地方生機。鼓勵日本年輕人在外地工作數年之後,回到偏鄉都市返鄉者(U-Turn)或外地移居者(I-Turn)移居到鄉鎮,進駐在地的創業育成中心,或成立工作室、公司、事務所、顧問業等。

臺灣鼓勵青年學子返鄉工作的政府資源,至少包括:農委會的農村再生計畫、文化部的青銀合創計畫、內政部的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教育部青年發展政策、原民會及客家委員會的各項返鄉資源、各地的社區營造補助、社造中心等等,甚至是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及資源等,相較其它工作擁有更多的經費資源與機會,更是目前臺灣各地本土化、城鄉社造化等當紅具前瞻性的發展方向。

主要培養專才「地方文化產業經理人」,本課程為希望同學未來能在臺灣各地,發展屬於當地特有的、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產業為主要訓練目標,更鼓勵年輕人能返鄉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心力,透過地方文化產業策略進行社區總體營造,或在家鄉成立各種文創企業、工作室等,除了發揚地方式微的特色文化也同時帶動整體地方發展。因此,課程內容主要以訓練「地方文化產業經理人」,所需要的相關專業素養領域,並分階段講授及練習,構成本課程整個授課大綱。

2.課程規劃

修課之同學需要在課堂之餘自行收看日劇「搶救拿破崙之村」(ナポレオンの村),並在期中報告後(第九週)繳交一篇劇中男女主角每一集在地方發生的問題及成功因素等心得(共1000至2000字)。這是相當好的案例,隨著劇情的演變,在課堂上教男主角在各集劇情中沒有秀出來,他背後所使用的操作方法,並要求同學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故鄉、異鄉等)進行創生實作,在期末呈現整個學期的成果。

整個學期課程規劃為從地方文化資源盤點、課題分析及對策、地方文化創新計畫、地方文化產品SOP等完整的地方文化產業操作過程。如下課程架構設計:

(1)地方文化產業通論(#2週#「地方創生:概念及各國案例」專題#地方文化產業概論#社區是共同體)

(2)地方參與式調查規劃理論(#2週#心理地圖#地方故事)

(3)地方文化資源盤點(#2週#地方文化資源盤點設計#現場田野調查#不上課可另約老師meeting個別輔導)

(4)期中報告(因應同學期中考試或作業集中在第九週,故提前一週至二週期中報告)(#2週#每組作業重點:盤點、地圖、故事、課題、對策#報告時間上限12m)

(5)地方品牌與地方文化產業行銷(#1週#地方文化行銷#地方光影分析)

(6)文化產業的地方創新計畫(#4週#農業創新計畫#藝文創新計畫#蚊子館翻身#自主營造模式)

(7)地方文化產品的「SOP」計畫(#2週#無形地方文化產品#有形地方文化產品)

(8)期末報告(#3週#不上課#需要另約老師meeting個別輔導#每組報告時間上限12m#報告重點:盤點分析、創新計畫、自主營運模式、文化行銷、SOP方案)

 

3.教學設計

本課程以「工作坊」方式授課,2小時的課程中,設計為:授課講解、分組操作練習(老師現場繞桌,同學可直接發問操作之問題)、分組上台報告等,以三個階段進行。

 

4.課程要求

同學的分組操作作業需要在課堂上隨堂完成練習,本課程並不進行期中及期末考試,而以平時課堂練習及期中、期末分組報告為主,因此,如果同學該堂課未到,則務必需要請假。

 

5.網路運用

本課程設立一個臉書專頁將所有上課影片、各單元講義上網,同學隨堂作業報告及期中、期末報告,都需要在上台前完成上網。

 

6.教材設計

本課程主要參考文獻為授課老師在2016年正式著作出版的「地方文化產業研究」書籍。另外,在上課教材設計,共計有三各層次(由淺到深):(1)Youtube影片、(2)各授課單元PPT(甚至老師沒有講到的書中單元,也都會放同時上網,提供同學下載)、專書(最深入及詳細,在圖書館內可借閱)。

 

 

(二)教學進度及各週教學內容規劃

 

第一部分 地方文化產業通論(#2週#「地方創生:概念及各國案例」專題#地方文化產業概論#社區是共同體)

Week1.  9/14

課程大綱(授課重點、要求、成立臉書專頁、報告或作業都是上台前上臉書等說明)

Week2.  9/21

「地方創生:概念及各國案例」專題50m、影片「地方文化產業研究」第一講:「地方文化產業概論」15m、「地方文化產業研究」第二講:「社區是共同體」15m、4人分組及找一個地方或社區討論20m

 

第二部分 地方參與式調查規劃理論(#2週#心理地圖#地方故事)

 

Week3.  9/28

 

地方遊戲設計理論(一)(「心理地圖」授課20m及「台灣師範大學記憶中的心理地圖」每人操作30m、及交換地圖分析20m及分組推派一人報告30m)(課堂作業一)

 

Week4.  10/5

 

地方遊戲設計理論(二)(「地寶遊戲」、「地方劇本」、「三支筆」故事授課20m、「生命中三個料理的故事」每人操作30m及分組推派一個人報告50m)(同學需要帶各種彩色筆、或可著色的筆)(同學確定期中調查的地方或社區)(課堂作業二)

 

 

 

第三部分 地方文化資源盤點(#2週#地方文化資源盤點設計#現場田野調查#不上課可另約老師meeting個別輔導)

 

Week5.  10/12

 

地方文化資源盤點(影片「地方文化產業」第三講:「工具:地方文化資源盤點」20m、分組自己設計盤點表練習30m、分組報告50m)(課堂作業三)

 

Week6.  10/19

 

地方文化資源現場調查(找一個自己的故鄉、或熟悉的、或有興趣的、或想幫助的地方)(現場調查,課堂不上課)(你如果想要約老師協助分組期中作業,可以在本週另約時間)

 

 

 

第四部分 期中報告(因應同學期中考試或作業集中在第九週,故提前一至二週期中報告)(#2週#每組作業重點:盤點、地圖、故事、課題、對策#報告時間上限12m)

 

Week7.  10/26

 

分組期中報告

 

Week8.  11/2

 

分組期中報告

 

期中報告重點:(報告時間,每組上限12m,但至少8m)

 

1.地方文化資源盤點調查(詳細程度、記錄方式)(40分)

 

2.心理地圖或故事劇本操作及分析(25分)

 

3.地方發展之課題分析(20分)

 

4.因應對策之提出(10分)

 

5.其他發現重點(5分)

 

 

 

第五部分 地方品牌與地方文化產業行銷(#1週#地方文化行銷#地方光影分析)

 

Week9.  11/9

 

什麼是「地方文化行銷」及「光影分析」操作(影片「地方文化產業」第八講:「行銷:地方化行銷」20m、「光影分析」操作30m、報告50m)(課堂作業四)

(同學繳交「搶救拿破崙之村」(ナポレオンの村)心得(共計1-2000字):每一集的地方課題、因應對策及成功因素等。)

 

 

第六部份 文化產業的地方創新計畫(#4週#農業創新計畫#藝文創新計畫#蚊子館翻身#自主營造模式)

 

Week10.  11/16

 

地方文化產業概論(影片「地方文化產業」第六講 :「創新:地方文化產業創新計畫」20m、「農業」創新方案計畫20m:社區協力農業「CSA」、地方文化產品「故事合作社」、「工作假期」、「都市菜園」、「可食地景」、「農夫文化產品」計畫10m、農業創新方案計畫構想分組操作練習20m、分組報告50m)(課堂作業五)

 

Week11.  11/23

 

地方文化產業的「藝文」創新方案計畫(「素人藝術村」計畫、「環境劇場」計畫、地方文化觀光計畫)(授課30m、藝文創新方案計畫構想分組操作20m及分組報告50m)(課堂作業六)

 

Week12.  11/30

 

地方文化館重生模式(影片「地方文化產業」第四講:「蚊子館翻身:地方博物館(蚊子館)的名利雙收模式」15m、分組操作模式構想45m、分組報告50m)(課堂作業七)

 

Week13.  12/7

 

地方自主營造模式(地方文化產業、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地方整合模式)(影片第五講:「社區公投:辯護式制度及地方自主營造模式」20m、分組操作自己的地方或社區設計構想30m、分組報告50m)(課堂作業八)

 

 

 

第七部分 地方文化產品的「SOP」計畫(#2週#無形地方文化產品#有形地方文化產品)

 

Week14.  12/14

 

「無形」地方文化產品「SOP」計畫(地方節日設計、地方創新導覽計畫、地方儀式設計)(「影片「地方文化產業」第九講:「SOP:地方文化產品的SOP計畫」概論20m、授課10m、地方節日或地方儀式設計構想分組練習20m、分組報告50m)(課堂作業九)

 

Week15.  12/21

 

有形」地方文化產品「SOP」計畫(地方視覺藝術產品、地方工藝、地方特色料理)(授課10m、地方工藝或其他「有形」文化產品案例分組分析練習40m、分組報告50m)(課堂作業十)

 

 

 

第八部分 期末報告(#3週#不上課#需要另約老師meeting個別輔導#每組報告時間上限12m#報告重點:盤點分析、創新計畫、自主營運模式、文化行銷、SOP方案)

 

Week16.  12/28

 

期末報告準備週(不上課,同學需要另約時間找老師各組輔導)

 

Week17.  1/4

 

期末報告

 

Week18.  1/11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重點:(報告時間,每組上限12m,但至少8m)

 

1.計畫主題及計畫名稱:主題發揮巧思自己命名,例如:「島嶼天光」、或「我家的小麻雀」計畫、或「鄉和里啦!(香格里拉)」、或「烏拉拉」(烏托邦)等等,計畫名稱為:「島嶼天光:某社區或地名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計畫」(5分)

 

2.地方文化資源盤點分析、課題分析及提出因應對策(分析地方盤點調查結果、分析地方需要解決的課題、提出因應可能的對策)(15分)

 

3.提出地方文化創新計畫方案(至少三個,可包含地方蚊子館重生模式)(30分)

 

4.地方自主營運模式構想(10分)

 

5.地方文化行銷構想(5分)

 

6.地方文化產品「SOP」方案(「有形」及「無形」文化產品加起來至少「兩個恰恰好、三個不嫌少」,但不限定各一個)(30分)

 

7.綜合上課心得(5分)

 


教學進度與主題附件


教學進度與主題附件


教學進度與主題附件


教學進度與主題附件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講述社區文化創意產業所需要相關的重要理論及概念。
討論法 課堂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提出看法。
問題解決教學 學生要提出地方或社區發展問題及因應對策、地方文化創新方案計畫。
合作學習 期中及期末之分組作業,提供同學們分工及合作相互學習。
實驗/實作 在課堂上隨堂實際操作練習。
實地考察、參訪 分組至地方或社區現場,進行田野調查之地方文化資源盤點。
媒體融入教學 課程以自製影片、電腦幻燈片,並觀賞案例分析及討論。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50 % 分組課堂現場操作練習及報告50分(5分、10次),由於是隨堂作業,老師保留平常出席率及課堂討論的加減分。
報告 50 % 個人期中心得作業5分,分組期中報告15分、分組期末報告30分。
參考書目

 

(一)主要參考資料

廖世璋(2016)。地方文化產業研究。高雄市:巨流。

 

(二)其他參考文獻

    山崎亮(2015)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台北:臉譜。

木下齊著/張佩瑩譯(2017)。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稼ぐまちが地方を変える 誰も言わなかった10の鉄則)。新北市:不二家

橫石知二著/張凌虛譯(2009)。對了,就來賣葉子! 樹葉變事業!你不知道的「谷底成功術」!。台北市:高寶。

PIE BOOKS編輯部著/陳芬芳譯(2016)。好設計,讓地方重燃元氣!19個激發日本在地特色的創新企劃實例(デザインで地域を元気にする、プロジェクトと仕掛人たち)。台北市:麥浩斯。

    蔡宏進(1985)。社區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黃世輝(2004)。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黃世輝研究論文集。台北:建築情報季刊。

    Pam Korza、桂雅文譯(2005)社區藝術管理:美國社區藝術管理實務。台北:五觀藝術。

    西村幸夫、王惠君譯(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台北:遠流。

    內政部營建署(2004)。台灣魅力城鄉導覽。台北:空間雜誌社。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1997)。http://cesroc.twweb.biz/front/bin/home.phtml。

    台灣省社會處編(1990)。台灣省社區發展二十年專輯。南投:台灣省社會處編印。

    甘炳光等(1996)。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新故鄉社區營造。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打造93新故鄉25主顯故事集。台北:凌利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捷揚廣告有限公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社造全國年會成果彚編。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李宗派(2003)。現代社會工作 - 一門助人之專業。社區福利與志願服務。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發行。

    李侑芳(2004)。社區文化商品的符號運用—以湖本村文化創意產業為例。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尚蘭(2000)。空間/權力:一個形塑社區的行動歷程。國立東華大學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忠。放長線卻不釣大魚的九讚頭文化協會。第一屆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振春(1996)。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發展。中等教育。第47卷第1期,頁66-67。

    林振春(2000)。營造新家園。台北:光寶文教。

    林建元(2001)。地方社區自發性環境管理機制建構之研究—子計畫一:政府編定開發工業區自發性環境管理機制建構之研究(I)。台北:國科會。

    周文建、寧豐主編(2001)。城市社區建設概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孟固、白志剛(2005)。社區文化與公民素質。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施國隆(2003)。社區營造文化政策永續發展可能性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玉蘭、侯亞費(1998)。國外社區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侯鈞生、陳鐘林編(2004)。發達國家與地區社區發展經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倫迪‧鶴斯特、張聖琳(2002)。造坊有理。遠流:初版三刷。

    徐震(1997)。社區營造:台灣社區工作的新程式。社會建設。第97期,頁1-15。

    宮崎 清(1996)。展開嶄新風貌的社區總體營造。南投: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1996)。國文化生活圈文化(硬體)展演設施發展綱要計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錄於文化、產業研討會既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其南(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

    陶鐵勝主編(2000)。社區管理概論。上海:三聯。

    黃立營(2005)。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論網。徐州市: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黃煌雄、郭石吉、林時機等(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遠流。

    曾國源(2005)。非營利組織協助推動社區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推動南投桃米生態社區總體營造為例。

    傅忠道主編(2001)。社區工作:基礎知識1000答。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楊弘任(2005)。社區如何動起來。台灣的社區與組織。社區營造中的環境議題,屏東: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蔡宏進(1993)。鄉村文化與社區發展。台灣農業文化研討會論文。台北:財團法人楊懋春貞德基金會主辦。

    蔡宏進(2005)。台灣的社區與組織。台灣社區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謝慶達(1994)。社區參與式公園規劃中參與者關係之探討-新店市七號公園個案。建築學報,第10期,頁125-138。

    謝慶達(1995)。戰後台灣社區發展運動之歷史分析。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孟固、白志剛(2005)。社區文化與公民素質。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蕭家興(2002)。社區規劃學。台北:唐山。

    蘇昭英、蔡季勳主編(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蘇景輝(2009)。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七十期。打造文化特色產業建立永續發展機制。http://www.cesroc.org.tw/eNEWS/index70.htm。

    臺灣社區通。http://www.hometown.org.tw/

町・人・工作創生總部(まち・ひと・しごと創生本部。http://www.kantei.go.jp/jp/singi/sousei/。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