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604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TCC1021 課程名稱 臺灣民俗藝術
英文名稱 Taiwan Folklore Arts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臺文系(碩)碩博合開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民俗(folklore)這個在十九世紀中葉出現詞彙,是一個將folk(民眾百姓)與lore(知識、傳說)組合成的專有名詞。臺灣民俗,可說是臺灣民眾知識或傳說的泛稱。本課程將臺灣民俗藝術作為發展方法論的平台,提供臺灣文學、文化、語言等跨領域的對話,期待激發出學界新的研究可能性。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本課程旨在以臺灣民俗藝術的研究材料,將引導學生瞭解台灣多元文化的傳承與變遷。其次,本課程將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這些臺灣藝術轉化為母語教學、鄉土教學的活動。 碩士:
 1-2 瞭解台灣多元文化的傳承與變遷
 1-4 以殖民及移民的觀點瞭解台灣文化、語言、及文學
 1-6 將台灣文化、語言及文學轉化為母語教學、鄉土教學、或是國際交流與跨文化翻譯的活動
博士:
 1-2 瞭解台灣多元文化的傳承與變遷
 1-4 以殖民及移民的觀點瞭解台灣文化、語言、及文學
 1-6 將台灣文化、語言及文學轉化為母語教學、鄉土教學、或是國際交流與跨文化翻譯的活動
2. 本課程引導學生使用數位資料庫,思考如何將檔案、文獻、文本組織起來,成為具有分析特質的論文、簡報,並思索如何推廣與行銷的可能。 碩士:
 2-1 具有使用檔案、文獻、文本的能力
 2-2 具有使用數位資料庫的能力
 2-5 具有分析、組織、書寫能力,將資料轉化為論文、簡報、調查報告
 2-6 具有推廣與行銷能力,能將工作成果普及
博士:
 2-1 具有使用檔案、文獻、文本的能力
 2-2 具有使用數位資料庫的能力
 2-5 具有分析、組織、書寫能力,將資料轉化為論文、簡報、調查報告
 2-6 具有推廣與行銷能力,能將工作成果普及
3. 認識臺灣民俗藝術,將有助於學生對多元文化適應能力,以及具備專業反思能力。 碩士:
 3-1 具有多元文化適應能力
 3-2 具有專業反思能力
博士:
 3-1 具有多元文化適應能力
 3-2 具有專業反思能力
4. 本課程也將引導學生尊重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 碩士:
 4-1 尊重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
博士:
 4-1 尊重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陳龍廷
教學進度與主題

本課程把台灣民俗藝術放在跨學科的框架上討論,期望研究生從兩者的互動關係,對臺灣民眾知識的紀錄、詮釋、認同等知識論的發展脈絡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主題包括:

1.  台灣的民眾知識概述

2.  從口頭到書面記錄:褒歌的採集、臺灣地名

3.  視覺影像再現的民俗:版畫、照片、紀錄片

4.  聽覺聲音再現的民俗:唱片、錄音帶

5.  有形文化遺產:糊紙、金銀紙、鞭炮、製香、陀螺、燈籠、漆器、木雕等民俗產業

6.  無形文化遺產:布袋戲、歌仔戲等謝神戲,陣頭表演、北管、南管、武館等民間社團,出生、婚、喪等生命禮俗

7.  小說再現的民俗

8.  知識、認同與權力的關係

以上主題各以2-3週子題來討論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課堂討論參與 60 %  
報告 40 %  
參考書目

Atkinson, Paul. 1990. The Ethnographic Imagination: Textual Constructions of Reality. London: Routledge.

Barsamian, David. 2004. Culture and resistance: conversations with Edward W. Said.(文化與抵抗:後殖民論述大師愛德華‧薩依德最後訪談錄)臺北:立緒出版社。

Bonnewitz, Patrice. 20021997. Primières leçons sur La Sociologie de Piere Bourdieu.(布賀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孫智綺譯。臺北:麥田出版社。

Bourdieu, Pierre. 1990. In Other Words.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 PierrFe. 1992. Les règles de l’art: Genèse et structure du champ littéraire. Paris: Seuil.

Clifford, J. & Marcus, G. E. 1986. Writing Cultur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Ethnograph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anon, Frantz. 1961. Les damnés de la terre. Paris; Gallimard.

Fanon, Frantz.1952. Peau noire, masques blancs. Paris: Seuil.

Foucault, Michel. 1969. L'Archéologie du savoir. Paris: Gallimard

Foucault, Michel. 1975. Se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 Paris: Gallimard.

Malinowski, B. 19911961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南海美拉尼西亞新幾內亞土著之事業及冒險活動報告于嘉雲譯。臺北:遠流出版社。

Said, Edward W. 19991978. Orientalism(東方主義)王志弘等譯。臺北:立緒出版社

Said, Edward W. 20011993. Culture and Imperialism(文化與帝國主義)。臺北:立緒出版社

Spivak, Gayatri C. 1994.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in Patirck William & Laura Chrismsn eds.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N. 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p.66-111.

Todorov, Tzvetan. 1982. La conquête de L'Amérique. Paris: Seuil.

Todorov, Tzvetan. 1989. Nous et les autres:la réflexion française sur la diversité humaine. Paris: Seuil.

丸井圭治郎1919《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 第一卷》臺北:臺灣總督府。

小林里平 1910 《臺灣歲時記》東京:政教社。

片岡巖 1921《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王白淵1995《荊棘的道路》陳才崑譯,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伊能嘉矩1928《臺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

朱點人   19791932〕〈島都〉載於鍾肇政、葉石濤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四)薄命》臺北:遠景出版社。

池田敏雄1944《臺灣の家庭生活》臺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西川滿   1997《西川滿小說選》陳千武譯。高雄:春暉出版社。

西川滿   1999《華麗島顯風錄》臺北:致良出版社

西川滿/池田敏雄 1999《華麗島民話集》臺北:致良出版社

西岡英夫1942  《臺灣の風俗》雄山閣版

庄司總一        2002《嫁臺灣郎的日本女子》臺北:九歌出版社

佐藤春夫2002《佐藤春夫 : 殖民地之旅》邱若山譯。臺北:草根出版社

呂赫若   1995《呂赫若小說全集》林至潔譯,臺北::聯合文學出版。

赤星義雄1935  《臺灣の奇習》財界之日本臺灣支社發行。

東方孝義 1942 《臺灣習俗》臺北:高等法院檢察局通譯室研究會。

邱富        19791936〕〈大妗婆〉魏廷朝譯,載於鍾肇政、葉石濤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六)               送報伕》臺北:遠景出版社。

柳田國男1924 《民間傳承》東京:共立社。

國分直一1937 《童乩》臺南:臺南州衛生課。

張文環   20021943 〈荊棘之道繼續者〉陳千武譯,載於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卷六》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張文環  19791941 〈論語與雞〉鍾肇政譯,載於鍾肇政、葉石濤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八)閹雞》臺北:遠景出版社。

張文環  19791942  〈閹雞〉鍾肇政譯,載於鍾肇政、葉石濤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八)閹雞》臺北:遠景出版社。

張文環   1976《滾地郎》廖清秀譯。臺北,鴻儒堂,

張恆豪主編    1991《臺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日據時代》十冊,《賴和集》、《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楊守愚集》、《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峰合集》、《王詩琅、朱點人合集》、《翁鬧、巫永福、王昶雄》、《楊逵集》、《呂赫若集》、《龍瑛宗集》、《張文環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曾景来   1939《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臺北:臺灣宗教研究會。

黃鳳姿   1940《七娘媽生》東京,日孝山房。

黃鳳姿   1940《七爺八爺》東京,東都書籍株式會社。

黃鳳姿   1943 《臺灣の少女》東京:東都書籍株式會社。

愁洞19791931〕〈新興的悲哀〉載於鍾肇政、葉石濤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二)一群失業的人》臺北:遠景出版社。

楊守愚   19791936〕〈移溪〉載於鍾肇政、葉石濤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二)一群失業的人》臺北:遠景出版社。

楊守愚   1995《楊守愚作品選集》,施懿琳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楊守愚   1998《楊守愚日記》許俊雅、楊洽人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楊逵        1998《楊逵全集》彭小妍主編。臺北: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

鈴木清一郎1934《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總督府1907《臺灣慣習記事》臺北:臺灣慣習研究會刊行。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30《臺灣旅行案內》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增田福太郎1935《臺灣の宗教》東京:財團法人明治聖德紀念學會

增田福太郎1942《民族信仰を中心として——東亞法秩序序說》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

蔡德音   19791935〕〈補運〉載於鍾肇政、葉石濤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四)薄命》臺北:遠景出版社。

賴和        20001926〕〈赴會〉《賴和全集一:小說卷》林瑞明編。臺北:前衛出版社。

賴和       19791926〕〈鬥鬧熱〉載於鍾肇政、葉石濤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一)一桿稱仔》臺北:遠景出版社。

龍瑛宗   1993《夜流》,臺北,地球出版社。

懶雲                20001930〕〈蛇先生〉《賴和全集一:小說卷》林瑞明編。臺北:前衛出版社。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