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606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TCC3001 課程名稱 臺灣古典散文與文化論述
英文名稱 Taiwan Classical Prose and Cultural Discourse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臺文系(碩)碩博合開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指導研究生廣泛閱讀台灣古典散文,評論臺灣散文與文化論述相關領域的學術論文,探討各種具特殊意義的主題,如帝國之眼與現代性/反殖民的論述,建構完整的文學與文化觀念。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增進文學與文化論析的能力。 碩士:
 1-2 瞭解台灣多元文化的傳承與變遷
博士:
 1-2 瞭解台灣多元文化的傳承與變遷
2. 探討散文的研究方法。 碩士:
 2-5 具有分析、組織、書寫能力,將資料轉化為論文、簡報、調查報告
博士:
 2-5 具有分析、組織、書寫能力,將資料轉化為論文、簡報、調查報告
3. 習得應用文學與文化理論的要領。 碩士:
 3-1 具有多元文化適應能力
博士:
 3-1 具有多元文化適應能力
4. 鼓勵主動瞭解成長環境的歷史文化 碩士:
 4-2 對台灣語言、文化、文學的主體性具有使命感與承諾。何謂台灣主體性,抱持開放、多元、尊重的態度,以理性和平方式與社會各界溝通,廣納各方意見
博士:
 4-2 對台灣語言、文化、文學的主體性具有使命感與承諾。何謂台灣主體性,抱持開放、多元、尊重的態度,以理性和平方式與社會各界溝通,廣納各方意見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林淑慧
教學進度與主題

教材主要內容:(視碩博班研究生學習情形彈性調整)
1、教師說明課程主旨、上課方式、內容進度等實施方法。
2、回顧相關研究成果與研究方法的比較。(1)文學與文化關聯分析;(2)作品的爬梳與詮釋;(3)歷史經驗與脈絡的理解;(4)相關理論的應用與田野訪談。
3、文人手稿、「台灣善本書特藏」、「台灣日文舊籍特藏」線裝刻本及微卷特藏等有關台灣古典散文史料的蒐尋及應用。
4、台灣古典散文的外緣發展條件,如政經環境、教化機構、典律與文學生產。
5、十七世紀及鄭氏時期臺灣散文的主題研討,如:台灣風土、原住民形象、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地位、拓墾、文教等。
6、臺灣清治前期散文的主題研討。如:旅遊筆記的風土書寫與想像、異地記憶與情感反應、旅遊巡視主題中的帝國之眼等。
7、臺灣清治中期散文的主題研討。如:社會教化的參與及記錄、宣揚社會救濟的意義、械鬥書寫、民變書寫的敘事特性等。
8、臺灣清治後期議論時事散文的主題研討。如:政治教化的論述、經濟民生的論述,與西洋文化的交會,經世觀及其時事評論等。
9、臺灣日治時期古典散文的文學團體。如:「台灣文社」、「崇文社」及其文學與文化論述。
10、臺灣日治時期古典散文的主題研討。如:國家認同、監獄日記中的人權論述、環球日記中的文化比較、現代性論述、反殖民論述等。

教學進度表

週次教學內容備註
1說明課程主旨、上課方式、內容進度、學期報告等實施方法 
2林淑慧《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國立編譯館主編、臺灣學生書局印行,2007。第一章 
3Benedict Anderson,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New York:Verso。 
林淑慧《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國立編譯館主編、臺灣學生書局印行,2007。第二章
學期報告大綱
4

Peter Hulme and Tim Youngs ” 2007 Talking About Travel Writing:a conversation between Peter Hulme And Tim Youngs. Britain:University of Leicester.

林淑慧《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國立編譯館主編、臺灣學生書局印行,2007。第三章

學期報告大綱研討
5林淑慧《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國立編譯館主編、臺灣學生書局印行,2007。第四章學期報告大綱研討
Emma Jinhua Teng “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Chinese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CP.4
6主題討論:古典散文的現代詮釋學期報告大綱研討
Emma Jinhua Teng “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Chinese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CP.5
林淑慧《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國立編譯館主編、臺灣學生書局印行,2007。第五章
7林淑慧《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國立編譯館主編、臺灣學生書局印行,2007。第六章學期報告初稿研討
8

Shlomith rimon-xenan “Narrative Fiction:Contemporary Poetics “,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林淑慧《禮俗記憶與啟蒙:台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台北:學生書局2009。第一章

學期報告初稿研討
9林淑慧《禮俗記憶與啟蒙:台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台北:學生書局2009。第二章學期報告初稿研討
學期報告初稿研討
10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臺北:麥田,2004。

林淑慧《禮俗記憶與啟蒙:台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台北:學生書局2009。第三章

 
11

林淑慧《禮俗記憶與啟蒙:台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台北:學生書局2009。第四章

 
12林淑慧《禮俗記憶與啟蒙:台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台北:學生書局2009。第五章 
13

林淑慧《再現文化:台灣近現代移動意象與論述》臺北:萬卷樓,2017。第一章

 
14林淑慧《再現文化:台灣近現代移動意象與論述》臺北:萬卷樓,2017。第二章 
15林淑慧《再現文化:台灣近現代移動意象與論述》臺北:萬卷樓,2017。第三章 
16林淑慧《再現文化:台灣近現代移動意象與論述》臺北:萬卷樓,2017。第四章 
17學期報告定稿研討 
18學期報告定稿研討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導師講述重要概論及理念
討論法 課堂討論。
其他 口頭報告、書面報告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課堂討論參與 30 % 課堂發表、資料蒐集、討論,依據參考資料蒐集與整理、表達能力等項目加以評量。
出席 30 % 學期出席統計、口頭報告
報告 40 % 期末書面報告,依據參考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與詮釋成果加以評量。
參考書目

(一)臺灣清治時期古典作品
六十七1961《使署閒情》,臺灣文叢122種。
  《番社采風圖考》,臺灣文叢90種。
郁永河1959  《裨海紀遊》,臺灣文叢44種。
施瓊芳1992  《石蘭山館遺稿》,臺北:龍文出版社。
抄本五冊及遺稿收錄於《臺南文化》第六卷第一期、第八卷第一期。
黃叔璥1996  《南征記程》臺南﹕莊嚴出版社影印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年黃氏刻本,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二)史部傳記類第128冊。
1957 《臺海使槎錄》,臺灣文叢4種。
鄭用錫1991《北郭園全集》,(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二輯),臺北:龍文出版社。
鄭用鑑2000  《靜遠堂詩文鈔》,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蔡廷蘭1959  《海南雜著》,臺灣文叢42種。
胡傳1960  《臺灣日記與稟啟》,臺灣文叢71種。
洪棄生1970  《寄鶴齋函札》,臺北:成文出版社。
   1993  《寄鶴齋古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收錄於「洪棄生先生全集」。
李春生2004  《主津新集》,臺北:南天書局。收錄於「李春生著作集」。
吳德功1959  《戴施兩案紀略》,臺灣文叢47種。

(二)日治時期古典散文資料
《臺灣時報》,臺灣總督府內臺灣時報發行所編,大正八年(1919)至昭和十八年(1943)
《臺灣青年》,臺灣青年雜誌社,大正九年(1920)七月至大正十一年(1922)二月,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臺灣》,臺灣雜誌社,大正十一年(1922)四月至大正十三年(1924)五月,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臺灣民報》,臺灣雜誌社、臺灣民報社,大正十二年(1923)四月至昭和五年(1930)三月,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
 《三六九小報》,三六九小報社,成文複印本,昭和五年(1930)九月至昭和十年九月
 《民俗臺灣》,東都書局臺北支店,昭和十六年(1941)月至昭和十九年十二月
《臺灣文藝叢誌》(1918―1921)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民報》等日治時期報紙
《風月》、《風月報》、《南方》等文藝雜誌
《崇文社文集》,黃臥松編,崇文社發行,1928。
《賴和全集》、《賴和手稿集》,賴和著、林瑞明編,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
《蔣渭水全集》,蔣渭水著、王曉波編,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8。
《林獻堂先生紀念集》,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主編,1974,台北:文海出版社。
《灌園先生日記》,林獻堂著、許雪姬主編,台北:中研院臺史所與近史所,2000-2004。
《水竹居主人日記》,張麗俊著、許雪姬主編,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吳新榮著、張良澤主編
1981 《吳新榮全集》,台北:遠景出版。

(三)論著
林淑慧2004  《臺灣文化采風:黃叔璥及其臺海使槎錄》,臺北:萬卷樓。
       2007 《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台北:國立台灣編譯館、台灣學生書局。
       2009 《禮俗記憶與啟蒙:台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台北:學生書局。
       2016  《旅人心境:台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臺北:萬卷樓 ,再版。

        2017  《再現文化:台灣近現代移動意象與論述》,臺北:萬卷樓。

張京媛編1993  《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
     1995  《後殖民主義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
陳東榮、陳長房主編 1995  《典律與文學教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黃美娥 2004 《重層現代性鏡象: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 
像》,臺北:麥田出版社。
廖炳惠1994  《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Douwe Fokkema(佛克馬)、Elrud Ibsch(蟻布思),袁鶴翔等譯 1987  《二十世紀文學理論》,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Edward W. Said(薩依德)著、王淑燕等譯1999  《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2001  《文化與帝國主義》。蔡源林譯,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2004  《文化與抵抗》,梁永安譯,臺北:立緒文化。
Habermas,曹東衛等譯 2002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Michel Foucault(傅柯).劉北成、楊遠嬰譯. 2003  《規訓與懲罰 : 監獄的誕生》,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Terry Eagleton(泰瑞.伊果頓),吳新發譯  1994  《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社。
Benedict Anderson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New York:Verso。
Teng, Emma Jinhua
    1997  Travel Writing and Colonial Collecting: Chinese Travel Accounts of Taiwan from the Seventeenth through Nineteenth Centuries, a thesis presen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of Harvard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2004   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Chinese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1683-1895,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hlomith Rimmon-Kenan
2002  Narrative Fiction: Contemporary Poetic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Fong, Shiaw-Chian,
2006  Hegemony and Identity in the Colonial Experience of Taiwan, 1895-1945. David De-wei Wang and Ping-hui Liao Eds,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1895-1945:History, Culture, Mem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eter Hulme and Tim Youngs
 2007 Talking About Travel Writing:a conversation between Peter Hulme And Tim Youngs. Britain:University of Leicester.

(四)期刊、研討會論文
施懿琳  2001.12  〈台灣文社初探-以1919~1923《台灣文藝叢誌》為對象〉, 《櫟社成立一百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文學館、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廖振富 2002.4  〈日治時期台灣監獄文學探析--以林幼春、蔡惠如、蔣渭水「治 警事件」相關作品為例〉,收入《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學論文集》東海大學中文系編,文津出版社,2003年2月。
游適宏 2000〈地理想像與台灣認同──清代三篇〈台灣賦〉的考察〉《台灣文學學報》1:41-66
曾山毅  『台湾鉄道旅行案内』と植民地台湾の「旅行空間」《九州產業大學商經論叢》48卷1號:99-118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