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508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TCD0006 課程名稱 臺灣研究
英文名稱 Taiwan Studies
全/半年 必/選修 必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臺文系(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藉由本課程讓學生了解外語文獻中的臺灣研究,並藉由課堂的報告和討論,增進師生間的學術對話,教學相長。並使有至於臺灣研究的學生,能有更好的外文閱讀能力。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認識台灣歷史,社會,文化:英文資料 博士:
 1-5 具有跨國或跨語言的比較能力
 1-6 將台灣文化、語言及文學轉化為母語教學、鄉土教學、或是國際交流與跨文化翻譯的活動
2. 運用台灣歷史,社會,文化:英文資料 博士:
 2-1 具有使用檔案、文獻、文本的能力
 2-3 具有三種以上的語言能力(中文、英文、日文、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言)
 2-5 具有分析、組織、書寫能力,將資料轉化為論文、簡報、調查報告
3. 欣賞台灣歷史,社會,文化的大要主題: 英文資料 博士:
 3-1 具有多元文化適應能力
 3-2 具有專業反思能力
 4-1 尊重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林芳玫 陳龍廷 賀安娟
教學進度與主題

 Unit 1: Colon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boriginal People
 Unit 2: Literary Debates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Unit 3: Diaspora of the Taiwanese: 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
 Unit 4: Thirld World Liteature as National Allegory
 Unit 5: Post-modern and/or Post-Colonial?
 Unit 6: Nationalism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主題與研討讀物

第1週

 

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

黃美娥,2006,〈對立與協力:日治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戰中傳統文人的典律反省與文化思維〉,陳大為、鍾怡雯主編,《20世紀臺灣文學專題I:文學思潮與論戰》,臺北:萬卷樓,頁2-41。

向陽,2006,〈民族想像與大眾路線的交軌:1930年代臺灣話文論爭與母語文學運動〉,陳大為、鍾怡雯主編,《20世紀臺灣文學專題I:文學思潮與論戰》,臺北:萬卷樓,頁42-67。

第2週

 

鄉土文學論戰

蕭阿勤,2000,〈民族主義與臺灣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一個文化(集體)記憶變遷的探討〉,《臺灣史研究》,第6卷第2期,頁77-138。

吳介民,2004,〈鄉土文學論戰中的社會想像:文化界公共領域之集體認同的形塑與衝突〉,李丁讚編,《公共領域在臺灣:困境與契機》,臺北:桂冠,頁299-355。

第3週

 

臺灣作為方法

李育霖,2009,〈臺灣作為方法:重讀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翻譯閾境》,臺北:書林,頁165-210。

第4週

 

華語語系文學

詹閔旭、徐國明,2015,〈當多種華語語系文學相遇:臺灣與華語語系世界的糾葛〉,《中外文學》,第44卷第1期,頁25-62。

第5週

 

原住民文學

瓦歷斯.諾幹,2003,〈臺灣原住民文學的去殖民:臺灣原住民文學與社會的初步觀察〉,孫大川主編,《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臺北縣:印刻,頁127-151。

田敏忠(游霸士.撓給赫),1995,〈出草〉,《天狗部落之歌》,臺中:晨星。

第6週

 

文學場域與雅俗之分

林芳玫,1994,〈雅俗之分與象徵性權力鬥爭:由文學生產與消費結構的改變談知識份子的定位〉,《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6期,頁55-78。

第7週

 

臺灣文化研究與跨界

導論

第8週

 

臺灣人的生命儀式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1990,《臺灣風俗誌》第一集,臺北:眾文。

第1章:生產

第2章:結婚

第3章:葬儀

第9週

 

臺灣人的時間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1990,《臺灣風俗誌》第一集,臺北:眾文。

第4章:年節

陳柔縉,2005,《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

第2章:鐘錶

第4章:西曆

第10週

 

臺灣人的身體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1990,《臺灣風俗誌》第二集,臺北:眾文。

第2章:服裝

第4章:頭髮

第6章:纏足

陳柔縉,2005,《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

第8章:鬍子、西服

第11週

 

臺灣人的聲音

歌仔冊

褒歌

陳龍廷,2010,《庶民生活與歌謠:臺灣北海岸的褒歌考察》,高雄:春暉。

第12週

 

臺灣人的影像

「丈夫的秘密」

「五月十三傷心夜」

第13週

 

台灣研究已領域為主的發展(國內)

參考資料 :

高賢治 (1991) ,《臺灣風物分類索引》,(臺北縣: 臺灣風物雜誌社)

黃富三、古偉瀛 、蔡采秀合編 (1997) ,《臺灣史研究一百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臺灣風物雜誌社主編 (2010) ,《臺灣風物60周年》,(板敲市: 臺灣風物雜誌社)

范燕秋(2003),〈近十年國內《臺灣史》通論著作研究回顧〉,《臺灣史料研究》,21: 88-114頁

范燕秋(2011) ,〈2009臺灣史研究回顧與展望〉,《臺灣史研究》,18.2: 197-236頁

介紹《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年度(系列)》及 《臺灣史研究》 http://www.ith.sinica.edu.tw/quarterly_01.php

 

第14週

 

台灣研究已領域為主的發展(國外)

介紹台灣研究在國外的主要資料(刊物,系列,協會)

參考資料:

潘美琳 張隆志 楊孟軒 編《跨界跨待的臺灣研究-北美台灣研究學會(NATSA) 二十年》(高雄市:巨流)

 歐洲台灣研究協會 (EATS)  http://www.eats-taiwan.eu/

介紹: 日本台灣研究協會 (JATS) 、台灣研究在中國大陸 、臺灣研究世界大會 (WCTS) 2012 及 2016研討會論文

 

 

第15週

 

從語言的觀點看台灣研究與台灣主體性

參考資料:

王世慶、洪惟仁主編 (1987) ,《臺灣文獻書目解題 第五種,語言類》,(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印)

Kloeter, Henning (2004) “Writing Taiwanese: The People behind the Scripts,” in Christina Neder and Ines Susanna Schilling (eds)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Perspectives on Taiwan Culture (Wiesbaden: Harrassowitz), pp. 45-64.

楊充言、張學謙、呂美親主編 (2008) ,《台語文運動》,(臺北縣:國史館)

廖瑞銘 (2013) ,《舌尖與筆尖--台灣母語文學的發展》, (台南: 國立台灣文學館)

介紹: Journal of Taiwanese Vernacular (台語研究)

 

第16週

 

17世紀台灣研究的發展: 台灣島史,明末清初,海洋台灣史

參考資料:

林偉盛 (2000) ,〈二十年來荷據時期臺灣史研究介紹〉,《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21: 399-469頁

呂理政 (2005) ,《早期臺灣歷史文獻研究數目》,(臺北市:南天書局)

種淑敏、詹素娟、張隆志、吳美慧編 (2010) ,《曹永和院士訪問紀錄》,(南港: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Heylen, Ann (2016) “Taiwan in Late Ming and Qing China” in Gunter Schubert (ed)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Taiwan” (London: Routledge), pp. 7-28.

介紹: 曹永和基金會的資料庫

 

第17週

 

日治時代研究的回顧文獻: 以教育史為主

參考資料:

吳文星 (2001),〈近十年來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研究之動向 (1991-2000) 〉,《臺灣師範大學史學報》,28: 221-238頁

周婉窈(2003) ,〈歷史的統合與建構:日本帝國圈內臺灣、朝鮮和滿洲的「國史」教育 〉,《臺灣史研究》,10.1: 33-84頁

許佩賢 (2014),〈日治中期公學校的畢業生與台灣社會〉,《國史館館刊》,41:133-156頁

Chou, Wan-yao (2016)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in Gunter Schubert (ed)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Taiwan” (London: Routledge), pp. 29-40.

介紹:吳三連基金會的系列 、臺灣教育史協會通訊 (師範大學)

 

第18週

 

19-20世紀外國人眼中的臺灣Hakka 與原住民

參考資料:

白尚德著、鄭順德譯 (1999) ,《十九世紀歐洲人在台灣》,(台北市:南天書局)

葉春榮主編(2006) ,《歷史。文化與族群-台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Blundell, David (ed) (2009) Austronesian Taiwan: Linguistics, History, Ethnology, Prehistory  (Taipei & California: Shung Ye Museum, SMC, Phoebe A. Hurst)

林正慧(2015) ,〈19世紀西方人眼中的臺灣Hakka〉,《臺灣文獻》,66: 1 107-159頁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Brief introduction regar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討論法 group discussion; discussion questions will be offered two days before the class
專題研究 students select a theme or topic of their interest and discuss the relevance to the field of Taiwan Studies.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50 % reading notes and power-point every week
課堂討論參與 50 %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the assigned read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group discussion, and finally, reporting in written form the discussion results
參考書目

 Becoming Taiwan
The Imagined Community
 Thirld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Multinational  Capitalism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