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896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TCU0012 課程名稱 臺灣文化概論(一)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Taiwan Culture(I)
全/半年 必/選修 必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臺文系(學)1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臺灣文化的歷史與生活場景為主線,涵蓋跨領域多元學科的學習,統整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除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解讀臺灣文化現象的討論與分析之外,亦配合田野考察、博物館參訪,藉著臺灣庶民生活的體驗、地方歷史文化等相關資訊蒐集,使學生透過臺灣文化的多元面向來反省與思考土地與文化的關係及其未來可能。本課程將廣泛提供臺灣各地的政治社會、經濟發展、教育與宗教信仰特色,及史料、史蹟、實物等活生生資訊刺激,鼓勵學生開展跨領域的創新思維模式,利用不同的切入觀點與分析方式,期勉學生嘗試嶄新組合的創造思考。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引導學生從他們日常生活當中來分辨臺灣的文化現象,並培養多元文化價值觀與開放的胸襟,以期培養出在地的國際視野與臺灣文化的使命感。 學士:
 3-1 具備多元文化價值觀
 3-2 具有在地觀點的國際視野
 4-1 養成對台灣語言、文化、文學的使命感
 4-2 具有開放的心胸
2. 引導學生瞭解臺灣多元文化的意涵 學士:
 1-2 瞭解台灣文化多樣化的互動關係
3. 訓練學生預備臺灣文化專業能力與相關議題闡述能力 學士:
 2-1 具備瞭解台灣文學、語言與文化的專業知識
 2-2 具備認識台灣相關議題闡述能力
4. 引導學生具備將臺灣文化的教學應用與推廣能力 學士:
 2-3 具備將台灣相關知識轉化為母語教學、鄉土教學能力
 2-4 具有結合多媒體及資訊科技與台灣專業知識之推廣能力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莊佳穎
教學進度與主題

台灣文化概論(Introduction to Taiwan Culture(I)) 授課大綱


授課教師:莊佳穎(台灣語文學系)
上課時間:每週四10:20-12:10 (Lecture: 1hr; Seminar/Discussion: 1hr)

上課地點:正403

聯絡方式:[email] laalaapiano@ntnu.edu.tw 或 [研究室] 7734-1488

          或 [網站]http://www.xiaoying.idv.tw或[臉書] laalaapiano@ntnu.edu.tw

Office Hours:By appointment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一概論性課程,期待以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理論之相關概念及社會經濟脈絡做為理解台灣文化的基礎。同時,本課程希望透過台灣文化相關議題及概念的闡述,奠定同學未來在台灣學領域中,從事進修、創作、研究及教學的基礎。

    本課程從兩大歷史事件,一八九五戰役和二二八事件開展,輔以台灣政治經濟脈絡的爬梳,進行台灣當代文化現象之實際個案的分析與討論,藉此帶領同學從更對於自身和生活世界的省思出發,進而發展對於自我和台灣文化的反思能力。

 

二、課程實施方式

 

本課程希望同學能透過閱讀文獻和課堂討論,建立自己對於台灣政治、社會和文化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觀點。每堂課前請閱讀當週選讀書單:第一個小時的lecture由老師講授主要觀點,帶領同學理解並認識相關概念;第二個小時為seminar/discussion,由老師和當週輪值的同學針對該週的主要概念帶領同學做討論。期中為OPEN BOOK考試,期末則由同學分組進行團體小論文的寫作,並於課堂中針對這篇論文進行報告和接受同學提問。另外,本課程也鼓勵同學到老師開設的另一門大學部通識課程「台灣流行文化」中旁聽,該課程除了一週進行一個台灣流行文化現象的主題研討之外,更將邀請在台灣各領域的代表人物到課堂上演講,讓同學能夠捕捉到一個更接近台灣文化之真實樣貌的圖像。

 

 

三、成績評量標準

    學期成績評量標準說明如下:

 

  1. 每位同學請於期中參與OPEN BOOK考試,在期末時繳交一份團體小論文。
  1. 期中OPEN BOOK考試(佔學期總成績30%)

   

(2)期末團體小論文(佔學期總成績30%)

  

    期末團體論文將由同學分組後共同寫作。每位同學請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場域中,任選一個台灣文化現象(可以是課程中的,也可以是自己觀察到的),或重新審視自己的每日生活片段,去尋找令你/妳們感興趣的(當代)台灣文化現象,介紹這個文化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並運用我們在課堂上所討論到的理論或觀點,加以分析批評,進而發展成一篇團體論文。這其中必須要有你/妳們對該文化現象的了解和批評以及對於理論/觀點的掌握,以及對於台灣社會和文化的思考(字數等相關規定會在課堂上另外說明)。

 

    期末報告紙本請於指定日期當場繳交,論文撰寫以及課堂報告呈現的嚴謹度、批判性和創造性將是評分的依據(如有抄襲,該論文將不予計分)。

 

    在報告的封面,請各組同學經討論後寫上自己在此篇報告中的投入程度並簽名 - 如果全組同學的整體貢獻為100%時,自己的貢獻度佔了多少。

 

2.兩個小時的課堂參與(佔學期總成績40%)

    課堂參與將以同學的出席率、課程網站留言率和發言率作為主要的評分依據。點名一次缺席扣5分,點名三次未到則本學期不計分。

 

四、每週課程進度

*一本主要教科書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

*另外的輔助讀本請見參考書目(請同學斟酌日後學習情況,自行研讀)

 

Week 1-14/09/2017-: Introduction (課程介紹)

本週將完成課程介紹及團體分組。

 

Week 2-21/09/2017-: 一八九五與一九四七

 

歷史的創造

 

Week 3-28/09/2017-:電影欣賞【一八九五】 (2008, 110mins)

《一八九五》為台灣首部以客家語為主要語言的電影。電影改編自作家李喬作品《情歸大地》,描述1895年乙未戰爭中客家村莊所發生的故事。

 

Week 4-05/10/2017-: 參觀【二二八紀念館】

 

Week 5-12/10/2017- :台灣社會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1章)

 

Week 6-19/10/2017-: 台灣文化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2章)

 

Week 7-26/10/2017-: 階級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5章)

 

Week 8-02/11/2017-: 性別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7章)

 

Week 9-09/11/2017-: 族群與國家認同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7章)

 

Week 10-16/11/2017-:期中Open Book考試

 

Week 11-23/11/2017-:家庭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8章)

 

Week 12-30/11/2017- : 教育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9章)

 

Week 13-07/12/2017-:宗教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10章)

 

Week 14-14/12/2017-:權力與政治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13章)

 

Week 15-21/12/2017-:社會運動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14章)

 

Week 16-28/12/2017-: 消費社會與消費文化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17章)

 

Week 17-04/01/2012-: 全球化與本土化

王振寰等著,《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巨流,2009。(第20章)

 

Week 18-11/01/2012-: 期末報告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實地考察、參訪  
媒體融入教學  
專題研究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期中考 30 %  
課堂討論參與 20 %  
出席 20 %  
報告 30 %  
參考書目

五、參考書目:(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陳君愷,《狂飆的年代 – 1920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台北,日創

社,2006。

 

陳俐甫,〈台灣民族主義之研究〉,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陳秋櫻,〈民族主義的性別意涵:以日據時代的台灣島內民族主義為例〉,國

    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傅錫誠,〈政治意識型態的解構與重構:中國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之

解析〉,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

    1994。

 

施正鋒編,《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1994。

 

王甫昌,〈民族想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台灣》教科書爭議風波的內

容與脈絡分析〉,《台灣史研究》,8.2(2001):145-208。

 

吳乃德,〈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基礎〉,

《台灣政治學刊》,1(1996):5-39。

 

蕭阿勤,1999,〈1980年代以來台灣文化民族主義的發展:以「台灣(民族)文學」

為主的分析〉,《台灣社會學研究》,3(1999):1-51。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6。

 

陳芳明編,《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Irvine,Calif.:台灣出版社,1988。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