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908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TCU4017 課程名稱 文化研究概論(一)
英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Culture Studies (I)
全/半年 必/選修 必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臺文系(學)2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文化應是一個無法窮盡的、流動的、實踐的、庶民的概念。「文化」本身涉及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觀看視野,以及相對的,這樣的視野如何在每日生活的實踐中形塑我們的思考和行動。因此,這門課程希望提供一個觀看和比較當代文化如何生成、如何被產製、如何流轉、如何被消費和如何被實踐的思維方式。在課程中,我們除了將探討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論之外,也期待同學能夠以這門課程為基點,在西方文化研究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出屬於自己的,對於自我文化和他文化的批判性認識,並能夠將這樣的觀看角度運用於未來的研究和生活實踐中。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了解文化如何被創造、被實踐、被再製、和被轉化 學士:
 1-2 瞭解台灣文化多樣化的互動關係
2. 認識「文化」在不同社會脈絡及世代遞嬗過程中的流動本質 學士:
 1-2 瞭解台灣文化多樣化的互動關係
3. 能夠對當今全球化時代的消費社會文化現狀提出批判性思考 學士:
 2-2 具備認識台灣相關議題闡述能力
 3-2 具有在地觀點的國際視野
4. 具有比較不同文化的能力 學士:
 3-1 具備多元文化價值觀
 4-2 具有開放的心胸
5. 能將課程中所討論到的文化研究理論/觀點,應用於自己往後的研究或生活實踐當中 學士:
 3-1 具備多元文化價值觀
 4-1 養成對台灣語言、文化、文學的使命感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陳玉箴
教學進度與主題

9/12第一週  課程介紹

9/19第二週  導論:文化研究之起源、發展與重要概念

9/26第三週  民族誌與日常生活研究

10/3第四週  演講

10/10第五週 放假 

10/17第六週  語言、符號與意識型態

10/24第七週  公共領域與理性言說

10/31 第八週  勞動的文化研究

11/7 第九週  演講

11/14  第十週  期中考

11/21第十一週  全球化下的消費與認同

11/28第十二週  飲食的文化研究

12/5 第十三週  飲食紀錄片播放與討論

12/12第十四週  文化研究與性別

12/19第十五週  社會底層研究

12/26第十六週  社會底層影片播放

1/2  第十七週  東方主義與後殖民

1/9  第十八週 繳交期末報告

*實際進度可能依照上課情形進行若干調整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媒體融入教學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期中考 30 % open book
課堂討論參與 30 % 課堂分組報告及上課參與
出席 15 % 不定期點名,缺席一次直接扣學期總分三分,不接受補點名,若無法上課請正式請假
報告 25 % 期末報告: 從老師開列書單中(學期中開列)選擇一本精讀並撰寫3000字左右書評
參考書目

Fanon, Frantz,陳瑞樺譯(2005) 《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

Hall, Stuart. (1980). “Cultural studies: two paradigms”, Media,Culture and Society, 2: 57-72.(中譯:孟登迎譯,(2000),文化研究:兩種範式,收於羅鋼、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pp. 51-6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Hall, Stuart. (1997). “Thework of representation”, in S. Hall (ed.), Representa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pp. 13-74). London:Sage.(中譯:《表徵: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2003, 北京:商務圖書)

Hebdige, Dick,蔡宜剛譯(2005)《次文化:風格的意義》,台北:國立編譯館。

Butler, Judith,林郁庭譯(2008)《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顚覆》,苗栗:桂冠。

Lewis, Jeff,邱誌勇, 許夢芸譯(2006)《文化研究的基礎》,台北:韋伯。

Said, Edward W. ,王志弘等譯(1999)《東方主義》,台北:立緒。

Storey, John,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 ,台北:巨流。

Stuart Hall,陳光興(1998)《文化研究:霍爾訪談錄》,台北:元尊文化。

Turner, Graeme,唐維敏譯(1998)《英國文化研究導論》,台北:亞太。

汪民安主編(2013)《文化研究關鍵詞》,台北:麥田。

孫紹誼(1995)〈通俗文化、意識形態與話語結構—伯明罕文化研究學派述評〉,《當代》114: 68-89。

張苙雲主編(2000)「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專輯,《台灣產業研究》第三期,台北:遠流。

陳光興編(2000)《文化研究在台灣》,台北:巨流。

Adorno, Theodor and Max Horkheimer (1944/1979) “ The Culture Industry:Enlightenment as Mass Deception” in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London: Verso.

Benjamin, Water (1978), “The Author as Producer” in Reflections.Edited by Peter Demetz.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de Certeau, Michel(1984)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erkley: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