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585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TIC8013 課程名稱 台灣翻譯史
英文名稱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Taiwan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翻譯所(碩)碩博合開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台灣自大航海時代以降,就有多民族接觸的歷史;而間必有翻譯活動與者。台灣歷經殖民,政治生態、語言政策息相關。本課程將介紹台灣自十七世紀以來的翻譯活動與者,讓學生能更深入了解台灣豐富的多語歷史並反思譯在中扮演的角色。學生必須選擇一個議題或譯者進行研究作為期末報告。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translators in Taiwan since the 17th century, helping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ultilingual history of Taiwan. Each student will be required to undertake a case study during the semester.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具備從事翻譯史研究的學術能力 碩士:
 2-3 背景知識運用能力
 3-1 相關理論涉獵
 3-2 獨立研究能力
 3-3 開創議題
 3-4 嚴謹思維與批判能力
 4-1 相關領域知識之涉獵
博士:
 2-3 背景知識運用能力
 3-1 相關理論涉獵
 3-2 獨立研究能力
 3-3 開創議題
 3-4 嚴謹思維與批判能力
 4-1 相關領域知識之涉獵
2. 了解台灣譯者的歷史,提升專業意識,對語言、翻譯與政治的關係更加敏睡 碩士:
 1-6 母語及外語文化認識
 2-4 職場及專業倫理
 4-2 連結翻譯議題
 4-3 跨領域、跨文化視野
 4-4 提昇翻譯價值
博士:
 1-6 母語及外語文化認識
 2-5 提昇自我能力及翻譯工作地位
 4-2 連結翻譯議題
 4-3 跨領域、跨文化視野
 4-4 提昇翻譯價值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賴慈芸
教學進度與主題
  1. 導論:台灣—翻譯之島
  2. 大航海時代 (新港文書/鄭芝龍集團)
  3. 清朝的通事史:譯者的忠誠問題 (潘敦仔、吳鳳)
  4. 基督教與翻譯:白話字聖經(巴克禮、台灣府城教會報)
  5. 日治時期一:土語翻譯
  6. 日治時期二:漢文翻譯
  7. 日治時期三:中國古典文學的日譯
  8. 日治時期四:台灣與白話文運動
  9. 日治時期五:歐洲語言的日譯(影片:日曜日式散步者)
  10. 戰後初期(1945-1949):語言轉換期的中日互譯
  11. 戒嚴時期一:禁書政策與中國譯者
  12. 戒嚴時期二:流亡譯者
  13. 戒嚴時期三:反共文學翻譯
  14. 美新處與美國文學翻譯
  15. 兒童文學翻譯
  16. 戲劇翻譯與演出
  17. 方言翻譯
  18. 期末報告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本課程以講述為主,並由學生報告指定閱讀文獻。
討論法 本課程由學生報告和討論。
媒體融入教學 本課程會採用簡報軟體,並採用影片做為教材。
專題研究 本課程要求學生執行與台灣翻譯史相關的專題研究。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課堂討論參與 25 % 同學報告時的討論與參與。
報告 25 % 每次上課由學生輪流口頭報告指定閱讀材料。
專題 50 % 期末專題研究的口頭與書面報告。
參考書目

方慈安(2016)。戰後語言轉換時期的翻譯:以台灣新生報

   副刊〈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師大翻譯所。

王興安、鳳氣至純平(譯)(2006)。「同化」的同床異夢:

  日治時期台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原作者:陳

  培豐)。台北:麥田。(原著出版年:1999)

江昀蓉(2014)。不同視角下的台灣:台灣史相關文本之翻

   譯贊助者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師大翻譯所。

吳密察、林詩庭、吳佩賢(譯)(2017)。殖民地帝國日本的

    文化統合。(原作者:駒込武)。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

    心。(原作出版年:1996)

許佩賢(2012)。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台灣新式教育

    的誕生。台北:遠足文化。

許俊雅(2012)。低眉集:台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

    台北:新銳。

許俊雅(編)(2012)。李萬居譯文集。台北:萬卷樓。

許俊雅(編)(2014)。台灣日治時期翻譯文學作品集。台

    北:萬卷樓。

陳培豐(2013)。想像與界限:台灣語言文體的混生。台北:

    群學。

黃天才(2010)。我在38°線的回憶。台北:印刻。

張思婷(2016)。台灣戒嚴時期的翻譯文學與政治:以《拾

    穗》為研究對象。(未出版博士論文)。師大翻譯所。

楊承淑(2012)。台灣日治時期的譯者群像。翻譯史研究,2:

    178-21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楊承淑(2013)。譯者與贊助人:以林獻堂為中心的譯者群體。

    譯者養成面面觀。(頁41-83)。台北:語言訓練測驗中

    心。

楊承淑(2014)。譯者的角色與知識生產:以台灣日治時期法

    院通譯小野西洲為例。編譯論叢,7(1): 37-80。

楊承淑(2014)。譯者與贊助人:從日治時期警察通譯試題中

    的對話見端倪。翻譯學研究集刊, 17 :261-281 。

楊承淑(編)(2015)。日本統治期台湾における訳者及び

   「翻訳」活動 : 殖民地統治と言語文化の錯綜関係

    台北:台灣大學出版社。

橫路啟子(2009)。文學的流離與回歸三O年代鄉土文學

    論戰。台北:聯合文學。

賴慈芸(2011)。百年翻譯文學史。中華民國發展史:文學

    與藝術(上冊)(頁199-232。台北:政大。

賴慈芸(2013)。台灣文學翻譯作品中的偽譯本問題初探。

    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8(2):4-23。

賴慈芸(2013)。還我名字!--尋找譯者的真名。譯者養成面

    面觀(頁85-116)。台北:語言訓練測驗中心。

賴慈芸(2014)。幽靈譯者與流亡文人:戰後台灣譯者生態初

    探。翻譯學研究集刊,17:23-55。

賴慈芸(2014)。不在場的譯者—論冷戰期間英美文學翻譯的

    匿名出版與盜印問題。英美文學評論,25:29-65

賴慈芸(2015)。被遺忘的功臣:東方出版社背後的日文譯者。

    東亞觀念史集刊,8:9-51。  

賴慈芸(2017)。《翻譯偵探事務所》。台北:蔚藍文化,2017。

線上資料庫:

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