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學年第2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379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EAU0132 課程名稱 東亞移民與文化
英文名稱 Immigration and Culture in East Asia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東亞系(學)3年級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16世紀之後的社群跨境移動,是人類文明史重要的現象之一。近代以來,因為貿易經商、勞動謀生或各種因素而產生之東亞(東北亞、東南亞等)之間的移民,規模大小或影響程度比起之前的歷史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且形塑了不同城市、區域的文化特色。其中,華人與印度人在東南亞的移民、華人前往美洲,以及其落地生根的歷史過程,非常值得探究。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小印度區即是明顯的案例。 晚近以來,全球化的浪潮衝擊著東亞的發展,不同移民政策使東亞社會形成一些不同的情況,婚姻移民、移工或留學等因素的新移民,是東亞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國家治理的挑戰與課題。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韓國等華人社會案例,提供了我們了解此一課題的線索。本課程旨在提供修習學生了解以東亞為主的社群跨境移動之歷史現象,以及移民定居過程中的適應、排斥或認同課題,進而引介東亞地區因移民而發展的社會結構變遷與區域文化特色。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認識晚近全球的浪潮對東亞發展的衝擊,東亞地區發展面貌的巨大改變 學士:
 4-3 能夠懷抱開放、宏觀、前瞻的全球視野,並體認東亞文化的特色與價值,理性參與公共事務。
2. 了解台灣在移民浪潮的衝擊下目前的社會現象 學士:
 3-2 具有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世界觀與人文素養。
3. 了解整體東亞地區因移民而發展的區域特色 學士:
 4-2 能夠檢視、理解、尊重不同文化的多元與差異,並能遵循群我規範,具有使命感。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江柏煒
教學進度與主題

■第一週︰課程引介

    說明本課程之主旨、進度、授課方式與課程要求。

■第二週︰何謂移民﹖︰跨境流動的社群

    說明遷徙、僑居、移民等現象之定義,以及各地不同的現象。

■第三週︰何謂僑鄉?︰全球地域學視角下的福建、廣東

    說明歷史上福建、廣東作為海外華僑原鄉之一,其歷史成因及社會現象。

■第四週︰僑鄉的物質文明的混融及其現代性

    說明僑鄉近代化過程中的物質文明的混融及其現代性之引入,包括租界城市、僑匯洋樓、公共衛生、教育等。

■第五週︰新加坡專題(一)︰多元文化的殖民城市

    說明獨立之前,英殖民地治理下的新加坡多元種族現象,以及方言群認同機制下的華人社會構成。同時,也引介印度淡米爾移民在新加坡的文化現象。

■第六週︰新加坡專題(二)︰二次大戰、獨立建國之後的社會文化

    說明二戰之後、獨立建國之後,新加坡的社會文化變遷,特別是語言、教育政策方面;以及晚近20年新移民移入的適應與融合問題。

■第七週︰馬來(西)亞專題︰華人社會變遷為主

    說明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歷史,以及當代的文化處境;並以馬來半島雪蘭莪州福建社群、東馬沙拉越林夢為例,引介其在地化的動態過程。

■第八週︰汶萊專題︰穆斯林國度下的華人社會及其社會網絡

    說明汶萊的歷史與當代變遷,以及華人社會的建構、社會網絡的形成等議題。

■第九至十一週︰移地考察︰金門文化遺產考察(四天三夜)

    1.前往金門了解僑鄉文化,以及關於移民的記憶、書寫與再現。

    2.於金門大學舉辦演講,邀請首爾大學社會學博士吳俊芳演講「韓國的婚姻移民現象」。

    3.每人繳交金門考察心得,3000字及10張圖片左右。

■十二週︰日本華僑華人專題(一)︰與臺灣史的連結

    邀請作家楊渡演講「1624︰臺灣與東亞」

■十三週︰日本華僑華人專題(一)︰歷史上的長崎與神戶

    講述歷史上長崎的荷蘭出島、唐人屋敷的形成與文化影響,以及神戶華僑社會的形成與發展。

■十四週︰菲律賓的華人社會專題

    說明菲律賓華人移民的歷史現象,以及馬尼拉、宿務、棉蘭佬依里岸等地的華僑義山。

■十五週︰分組閱讀報告(一)

1.孔復禮著,李明歡譯,《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3月。

2.(神阪)中華會館編,忽海燕譯,《落地生根:神戶華僑與神阪中華會館百年史》,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12月。

■十六週︰分組閱讀報告(二)

1.張瓊惠、梁一萍主編,《移動之民:海外移民研究的新視野》,臺北:臺灣師大出版社,2018年1月。

2.黃心雅主編,《北美鐵路華工:歷史、文學與視覺再現》,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12月。

■十七週︰分組閱讀報告(三)

1.許振義,《布衣南渡:中國民間文藝在新加坡的傳播與變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7月。

2.詹緣端、范若蘭主編,《比較視野下的東南亞華人研究:2018年第四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國際雙年會論文集》,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廣州: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2019年11月。

■十八週︰總結

    1.總結本學期的授課內容與課程要義,並遴選暑期新加坡考察之成員。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教師進行課程的引介與說明,採單元演講。
討論法 每堂課提供發問、討論時間,回饋教學內容。
實地考察、參訪 實地前往金門參訪僑鄉文化
專題研究 進行專題研究之報告。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課堂討論參與 20 %  
出席 20 %  
報告 60 %  
參考書目

Norman Edward, The Singapore House and Residential Life: 1819-1939,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神阪)中華會館編,忽海燕譯,《落地生根:神戶華僑與神阪中華會館百年史》,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12月。

孔復禮著,李明歡譯,《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3月。

江柏煒,《星洲浯民:新加坡金門人的宗鄉會館》,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10年3月。

張瓊惠、梁一萍主編,《移動之民:海外移民研究的新視野》,臺北:臺灣師大出版社,2018年1月。

許振義,《布衣南渡:中國民間文藝在新加坡的傳播與變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7月。

黃心雅主編,《北美鐵路華工:歷史、文學與視覺再現》,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12月。

詹緣端、范若蘭主編,《比較視野下的東南亞華人研究:2018年第四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國際雙年會論文集》,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廣州: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2019年11月。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