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年第2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2570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00UP146 課程名稱 體育(瑜珈)
英文名稱 Physical Education (Yoga)
全/半年 必/選修 必修
學分數 1.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普通體育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此課程強調“身心靈三合一”,透過基礎瑜珈課程感受基礎體位法,藉由瑜珈課程中的各種練習,幫助我們感受到更多的平靜與內外在的空間,進而解放壓力,疏通經絡創造出舒適,並養成終生規律運動的習慣,豐富多元休閒生活!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學習瑜伽運動基本知能 學士:
 2 能藉由專項運動的學習,提昇個人專項運動能力,並具備參與運動的知識與技能
2. 鍛鍊健康體適能並培健康、休閒之終生運動習慣 學士:
 1 能了解促進健康體適能的方法,並建立良好的動態生活習慣與健康體適能的維持
3. 培養身心健康自我覺知之知識方法 學士:
 1 能了解促進健康體適能的方法,並建立良好的動態生活習慣與健康體適能的維持
4. 個體與環境之衛生、健康養生觀念和方法 學士:
 1 能了解促進健康體適能的方法,並建立良好的動態生活習慣與健康體適能的維持
5. 拓展人際網絡 學士:
 3 能在運動參與情境中,體會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並培養個人與社會責任觀念,發揮運動倫理與道德精神
6. 享受瑜珈運動樂趣 學士:
 2 能藉由專項運動的學習,提昇個人專項運動能力,並具備參與運動的知識與技能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莫嵐蘭
教學進度與主題

                              瑜珈課程綱要                指導老師:莫嵐蘭

週次

日期

授課單元

備註

2/22

課程說明

1. 瑜珈基本常識的介紹

2.瑜珈呼吸法介紹(盤坐式呼吸、攤屍式)

瑜珈墊

3/1

補假(和平紀念日遇例假日補假一日)

 

3/8

瑜珈基本動作練習:貓式、牛式、膝胸臥式、兒童式、下犬式、坐/立姿單腳前彎式等

瑜珈墊與彈性帶

3/15

瑜珈基本動作練習與複習:側角式、橋式、肘板支撐

瑜珈墊與彈性帶

3/22

瑜珈基本動作練習、戰士一式

瑜珈墊與彈性帶

3/29

瑜珈基本動作練習、戰士二式

瑜珈墊與彈性帶

4/5

補假(民族掃墓節遇例假日補假一日)

 

4/12

瑜珈基本動作練習組合、拜日式

瑜珈墊與彈性帶

4/19

瑜珈基本動作練習組合、拜日式

瑜珈墊與彈性帶

4/26

期中基本動作測驗總複習

瑜珈墊與彈性帶

十一

5/3

期中基本動作測驗

瑜珈墊與彈性帶

十二

5/10

藝文專題觀摩

師生商定

十三

5/17

小組實作專題分組研討

分組研討1~3

十四

5/24

小組實作專題分組研討

分組研討4~6

十五

5/31

期末分組預演測試

器材測試與流程

十六

6/7

期末成果演示

成果發表

十七

6/14

端午節(放假一日)

 

十八

6/21

校外教學觀摩

師生商定

 

注意事項:

1.課堂請穿著彈性透氣好伸展的衣服,忌著牛仔褲、裙子等服裝。

2.課程會使用瑜珈墊與彈性帶,若考量衛生問題建議自備。

3.本課程以身體實作教學為主,課程難度會依多數學生實際狀況進行彈性調整。期中測驗以授課內容為主;期末成果演示則以小組為單位呈現,內容由該組討論訂定之。

4.因應學校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吸收藝文知識,故有校外藝文賞析之規畫,細節將於課堂與同學討論。運動觀賞補助申請 (課程補助申請至110年3月22日;個人申請至11月15日截止)。申請運動觀賞補助之同學請提出觀後感。(此為鼓勵性質,繳交者平常分加10分)

 

5.請假:

5-1 除了公假、喪假之外,本課程僅提供含病假、事假等「三次請假」機會。

5-2僅提供一週內的病假及公假申請,事假、喪假請事先辦理。所有假別均須先給相關請假證明,方能核准。超過一週申請均不受理。

6. 課堂均會點名,未點到名以曠課論,兩次曠課扣考。為避免疑議,請課堂上與師長確認已點到名。

7. 瑜珈課程心得感想與建議,請於「期末分組預演測試」(110年5月31日)前繳交,遲交恕不計分。

(A4格式,標楷體14號字,以不超過500字為原則。電子檔及紙本,請註明:課程班級、科系、學號、姓名)。

8. 旁聽應比照正式修課,非經允許禁止錄影/錄音/拍照。

※參考書目:法蘭克•裘德•巴奇歐(Frank Jude Boccio)《正念瑜伽:結合佛法與瑜伽的身心雙修》鄧光潔 譯。臺北:橡樹林。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問題解決教學 針對身體部位與心靈覺察。
合作學習 藉由分組探討與合作。
實驗/實作 了解瑜珈與學習正確的身體基本操作方法。請著適合延展運動舒適之服裝。
實地考察、參訪 藝文觀摩
專題研究 瑜伽一詞,源自梵文yoga,有「連結、結合」之意。本課程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經由體位法的練習以及靜坐放鬆安定心靈,達到身與心的平衡,進而提升身體敏銳覺察能力。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期中考 20 % 動作熟悉度與準確度。
期末考 20 % 小組分工與執行力。
課堂討論參與 30 % 學習態度。
出席 20 % 穿著舒適運動之服裝,點名在場。
報告 8 % 本課程學習前後,個人身體經驗之反思與教學反饋。
其他 2 % 體表展演會觀摩觀後感。
參考書目

法蘭克•裘德•巴奇歐(Frank Jude Boccio)《正念瑜伽:結合佛法與瑜伽的身心雙修》鄧光潔 譯。臺北:橡樹林。


參考書目附件


參考書目附件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