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科目代碼 EEC0036 課程名稱 環境社會學
英文名稱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0 小時, 實驗時數: 0.0 小時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針對所謂「自然現象」如天災(颱風、地震、海嘯等)、生態系、物種(動、植物等)特性、生物多樣性、地景、與人類社群間的關係提出一個社會文化角度的批判性理解。這個課程在方法論上有意識地跟傳統上自然科學對於人與自然的主客體二元論的分析有所區別並進行對話,強調人的社會中有自然,與自然中有人的社會。此外,生態政治學指出在人與自然的多元關係建構中無可避免地涉及到權力的關係與運作,因此對於人類社會中涉及自然的詮釋與物質實踐所造成的社群間不對等權力關係以及自然資源使用的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議題有長期性的關照。 本課程的發展主要涵蓋三個主要面向: (1) 從七O年代起相關的地理學者有意地以”Political Ecology”的名詞加以論述的經典作品,如Cockburn, Ridgeway, Blaickie, Peet, Watts, Stott等人對於此概念有深化貢獻的作品; (2) 其次是,與此密切相關的其它知識發展脈絡包括:發展地理學、環境哲學、文化生態學、人類生態學、政治經濟學、環境歷史學、女性主義生態學、科學與社會研究、與意識形態研究中有關於「自然是什麼?」的認識論層次上的探討,以及由不同自然概念建構所衍生出的複雜社會關係與權力動態,這些主題均為晚近發展出來的「社會自然」(Social Natures)論述的重點所在; (3) 在方法論上,本課程提供一個批判性強的角度,在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辯證關係上也多有探討,因此也在自然與人的層面上開拓出參與式的研究方法論與行動研究的反省與思維。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了解自然與文化的概念之間的密切關聯性 碩士:
 21-3 具有對全球及在地自然與文化環境的認知與環境素養
博士:
 21-3 具有對全球及在地自然與文化環境的認知與環境素養
2. 學會從社會文化的觀點對於自然與自然保育的現象進行分析 碩士:
 24-3 理解生態多樣性與文化多元性之價值,具備維護多元及永續地球環境之信念
博士:
 24-3 理解生態多樣性與文化多元性之價值,具備維護多元及永續地球環境之信念
3. 了解當前有關自然的文化研究的新趨勢 碩士:
 24-2 培養有對全球與地方永續發展之關切及環境倫理
博士:
 24-2 培養有對全球與地方永續發展之關切及環境倫理
4. 運用這些分析的架構在台灣社會脈絡的範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