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科目代碼 ESC0022 課程名稱 電波天文學
英文名稱 Radio Astronomy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0 小時, 實驗時數: 0.0 小時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電波天文時代始於1932年,當時卡爾·揚斯基首先建造了無線電天線並接收來自天空的外星信號。自此之後,電波天文成為天文研究上不可或缺的參與者。在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ASIAA)的帶領下,台灣天文界在過去三十年裡,從 BIMA(柏克萊-伊利諾-馬里蘭聯合陣列)、SMA(次毫米波陣列)、AMiBA(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開始,到目前的ALMA(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次毫米波陣列)和 GLT(格陵蘭望遠鏡),在電波天文發展上,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投資。其中SMA、ALMA和GLT參與了EHT(事件視界望遠鏡)陣列,對我們銀河系和M87中心的黑洞首次直接成像。電波天文在台灣今天的天文研究上,毫無疑問地佔據了主導的地位。 因此,對希望成為電波天文學家或選擇天文作為未來職業的學生來說,電波天文學是必備的課程。本課程主要對象是一年級的研究生,但也歡迎大學部大四的同學。 由於電波天文的獨特性和主題覆蓋面廣,受上課時間限制,電波天文學將把大部分講課的時間花在觀測理論、儀器和技術的題目上。由於電波觀測中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實施方式和根本物理內涵的不同本質,學期的前半部分將側重於填滿孔徑望遠鏡,後半部分將著重於干涉儀陣列。將首先介紹單碟望遠鏡的基礎知識,然後介紹干涉儀和影像合成的理論。如果時間許可,我們亦將探討電波波段的連續譜輻射和分子發射譜等重要課題。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電波天文是現代天文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門。電波天文可用以探討宇宙的起源、星系的起源、恆星的起源、行星的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起源。本科目教授範圍涵蓋電波天文的基本原理和在天文研究上之應用,電波望遠鏡之設計及使用,和電波干涉儀陣列之原理。如果時間許可,還將涵蓋電波天文學在天文研究中的主要應用。 學士:
 1-1 能兼具地質、地球物理、天文、大氣和海洋等地球科學各領域之基礎知識。
 1-2 瞭解地球科學基本內涵,具備跨領域的知能和分析與應用之能力。
 1-4 具備理性思維與邏輯判斷之能力。
 2-1 具備資料統整與邏輯推演之能力。
 2-5 具備進修與學習專業科學新知之能力。
 2-6 具備電腦應用、網路學習與搜尋之能力。
 3-1 能以理性、科學與周延專注的態度尋求問題解答。
 3-2 能獨立思考與自我省思。
 3-3 有開闊的胸襟,不拘成見,勇於接受科技新知與理論。
 3-5 具備生涯規劃之能力、並能持續自主學習與進修。
 4-1 秉持誠實不造假的精神。
 4-3 具有抱持懷疑的求知態度。
 4-4 能珍惜地球資源,尊重智慧財產權。
碩士:
 1-1 能兼具地質、地球物理、天文、大氣和海洋等地球科學各領域之基礎知識。
 1-2 瞭解地球科學基本內涵,具備跨領域的知能和分析與應用之能力。
 1-4 具備理性思維與邏輯判斷之能力。
 2-1 具備資料統整與邏輯推演之能力。
 2-5 具備進修與學習專業科學新知之能力。
 2-6 具備電腦應用、網路學習與搜尋之能力。
 3-1 能以理性、科學與周延專注的態度尋求問題解答。
 3-2 能獨立思考與自我省思。
 3-3 有開闊的胸襟,不拘成見,勇於接受科技新知與理論。
 3-5 具備生涯規劃之能力、並能持續自主學習與進修。
 4-1 秉持誠實不造假的精神。
 4-3 具有抱持懷疑的求知態度。
 4-4 能珍惜地球資源,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