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科目代碼 ESC8011 課程名稱 地震預測專題研究(四)
英文名稱 Special Topics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IV)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1.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1.0 小時, 實驗時數: 0.0 小時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一、教學目標: 地震發生的機制至今仍未被充分理解,而各種地震預測理論也仍未成功的被驗證,但是仍有許多嘗試性的地震預測研究方法一直在進行、進展。精確的地震預測在現在及可預見的未來是否是可期、以及不同的研究手段達到不同的預測結果 其背後代表的物理意義,是此課程的目標。第四學期的專論,針對重複地震模型,討論重複地震的物理機制。 二、教材內容: 學生將在此課程詳細討論: (1)特徵地震(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理論與應用 (2)不同尺度特徵地震的行為之相同/相異處 (3)斷層特性與特徵地震之關連性 (4)不同重複地震物理模型之發展及近況。 三、實施方式: 1. 教師導讀全世界重複地震之物理模型。 2. 學生課後閱讀指定教材並報告期刊文章。 3. 評量方式: 25% assignments; 50% representation; 25% final 四、參考書目: Journal papers: (example:) Anooshehpoor, A., and J. N. Brune (2001), Quasi-static slip rate shielding by locked and creeping zones as an explanation for small repeating earthquakes at Parkfield, Bull. Seism. Soc. Am., 91 (2), 401-403. Beeler, N. M., D. L. Lockner, and S. H. Hickman (2001), A simple stick-slip model for repeating earthquake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microearthquakes at Parkfield, Bull. Seism. Soc. Am., 91 (6), 1797-1804. Johnson, P. A., and R. M. Nadeau (2002), Asperity model of an earthquake: Static problem, Bull. Seism. Soc. Am., 92 (2), 672-686. Sammis, C. G., R N. Nadeau, and L. R. Johnson (1999), How strong is an asperity? J. Geophys. Res., 104, 10,609-10,619.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地震發生的機制至今仍未被充分理解,而各種地震預測理論也仍未成功的被驗證,但是仍有許多嘗試性的地震預測研究方法一直在進行、進展。精確的地震預測在現在及可預見的未來是否是可期 博士:
 1-1 能兼具地質、地球物理、天文、大氣和海洋等地球科學各領域之基礎知識。
 1-2 瞭解地球科學基本內涵,具備跨領域的知能和分析與應用之能力。
 1-3 具備應用地球科學探究方法的基本技能,能整合地球系統、人類與環境和永續經營等相關議題。
 1-4 具備理性思維與邏輯判斷之能力。
 1-5 具備批判性思考之能力。
 2-1 具備資料統整與邏輯推演之能力。
 2-2 具備語文表達與溝通之能力。
 2-3 具備與同儕分工與團隊合作之能力。
 2-5 具備進修與學習專業科學新知之能力。
 2-6 具備電腦應用、網路學習與搜尋之能力。
 3-1 能以理性、科學與周延專注的態度尋求問題解答。
 3-2 能獨立思考與自我省思。
 3-3 有開闊的胸襟,不拘成見,勇於接受科技新知與理論。
 3-4 富同情心,具備有效溝通協調之能力。
 3-5 具備生涯規劃之能力、並能持續自主學習與進修。
 4-1 秉持誠實不造假的精神。
 4-2 具有堅定的科學信念與豐富的人文素養。
 4-3 具有抱持懷疑的求知態度。
 4-4 能珍惜地球資源,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