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科目代碼 ESU0092 課程名稱 邊界層氣象學
英文名稱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0 小時, 實驗時數: 0.0 小時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介紹大氣邊界層的定義及其特性,回顧黏滯流動的特性及其控制方程式,然後再討論大氣紊流的結構和特性 課程主要分兩部份,第一部份首先介紹大氣邊界層的定義及其特性,然後討論近地面的能量收支情況,包括淨輻射通量、可感熱通量、潛熱通量、及地熱通量。接著則描述邊界層中溫度、溼度、及風速的剖面結構。 在第二部份則先回顧流體力學中黏滯流動的特性及其控制方程式,然後再討論大氣紊流的結構和特性、紊流的半經驗理論。最後則討論大氣邊界層內紊流的參數方法。 1. 邊界層簡介 2. 近地面能量收支和土壤溫度 3. 邊界層溫度、溼度、和風速 4. 流體力學回顧 5. 紊流 6. 紊流半經驗理論 7. 中性邊界層 講授與考核 作業及平時成績(30%) 期中考(30%) 期末考(40%) 主要參考書籍: Arya, S. P., 1988: Introduction to micrometeorology, Academic Press., 307 pp. Stull, R. B., 1988: An introduction to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Kluwer Pub., 666 pp. 其他參考書籍: Sorbjan Z., 1989: Structure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Prentice Hall, 317 pp. Kaimal J. C., J. J. Finnigan, 1994: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flows. Oxford, 289 pp.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介紹大氣邊界層的定義及其特性,回顧黏滯流動的特性及其控制方程式,然後再討論大氣紊流的結構和特性 課程主要分兩部份,第一部份首先介紹大氣邊界層的定義及其特性,然後討論近地面的能量收支情況,包括淨輻射通量、可感熱通量、潛熱通量、及地熱通量。接著則描述邊界層中溫度、溼度、及風速的剖面結構。 在第二部份則先回顧流體力學中黏滯流動的特性及其控� 學士:
 1-1 能兼具地質、地球物理、天文、大氣和海洋等地球科學各領域之基礎知識。
 1-4 具備理性思維與邏輯判斷之能力。
 2-1 具備資料統整與邏輯推演之能力。
 2-5 具備進修與學習專業科學新知之能力。
 2-6 具備電腦應用、網路學習與搜尋之能力。
 3-1 能以理性、科學與周延專注的態度尋求問題解答。
 4-1 秉持誠實不造假的精神。
 4-2 具有堅定的科學信念與豐富的人文素養。
 4-4 能珍惜地球資源,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