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科目代碼 HIC8112 課程名稱 全球史中的中國貨幣與思想專題研究
英文名稱 Special Topics on Chinese Money and Thought in Global History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0 小時, 實驗時數: 0.0 小時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一、 課程簡介 隨著1990年代網路時代的來臨,人類社會的歷史書寫起了全面性的改變,描繪全球史與各個地方歷史無遠弗屆,且是多面向的關連,正在取代個別國家歷史或是個別國家與國家關係歷史的寫作。本課程重點在就任課教師長年有關中國貨幣研究的三個課題,例示這種全球史與地方歷史交織的歷史書寫,並引領相關歷史研究。 第一個課題將討論2006年由哈佛大學推出的China Upside Down: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 1808-56 一書 (JSTOR,www.jstor.org/stable/j.ctt1tg5q75)。[中文版為:《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或《银线:十九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引起學界頗多關注的Andre Gunder Frank的Reorient 或Kenneth Pomeranz 的 The Great Divergence 指出中國對銀的大量需求為西方提供頗多物資,有助於西方近代經濟的崛起。此書主要討論因產銀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造成清朝嘉道年間銀價飛漲,對統治者而言有如脫韁野馬,君權有限的觀念也跟著蓬勃發展。這本費時約25年的作品在全球經濟史的框架下說明十九世紀上半葉中國地位的逆轉,也指出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多元權威概念。研究方法結合經濟史、政治史、制度史、思想史、文化史,為一整體史(total history)的探討。 第二個課題將延伸討論「中國貨幣圖案中的國家意象:由帝國到民國」書稿,針對Benedict Anderson 所說的想像的共同體的國族建構,因為貨幣是大多數人得用的日常用品,其圖案中的國家意象是國族建構的一個很好的觀察點。全書分 1.中華帝國時期,2.在大陸的中華民國時期,3.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時期,探討中國貨幣圖案中國家意象的延續與變遷,及其與世界歷史之交錯發展,書稿共約十萬字,圖片約兩百張,附表、附錄共十餘張。全書由貨幣圖案看到國家與社會在長期中國歷史中更加緊密結合的發展,及世界文化、中國文化與臺灣文化的匯流。 第三個課題將討論晚清至1949年間的中國貨幣與世界。其中包括:1. 「大分流」的另一篇章:晚清的銀對金貶值與貿易收支,將指出晚清中國相對鴉片戰爭時期,國家介入貨幣供給的程度雖然加強,但以30年的時間追趕歐洲300年的進程,仍使其在貿易政策方面雖比先進國家的殖民地能取得銀對金貶值對貿易收支的好處,但在貨幣管理方面又坐失此一可能,而使中國相對西方的「大分流」寫下另一篇章。2. 1937-1949的通貨膨脹與西方的比較:1937-1949的通貨膨脹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背後的一項重要因素,但以楊格、張嘉璈、周舜莘及林滿紅的研究為基礎,可以瞭解以中國原本經濟基礎的薄弱及戰爭之耗損各方面資源,其膨漲幅度仍小於德國。 二、課程要求 1. 上課:指定讀物需事先閱讀,輪流摘述內容,以為課堂討論之基礎。 2. 期中考:報告研究進度。 3. 期末考(50%):筆試,期末就講義中選三分之一考試,考題部分由學生各出10題選擇題中擇優錄取,錄取者每題加半分。 4. 課堂討論參與(20%)。 5. 報告(30%),或寫英、日文書之書評,或寫相關專題研究,可以個別撰寫,也可以集體研究,報告以一萬字為原則,可以中文或英、日文撰寫,需符合學術著作體例。 三、諮詢電話 mhlmh@gate.sinica.edu.tw Tel: (02) 2789-8239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例示全球史與地方歷史交織的歷史書寫,並引領相關歷史研究。 碩士:
 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博士:
 2-2 原創性的學術研究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2. 長期以來歷史學研究或分國別史,或分專門史或分斷代史加以探討,此一課程提供全球史、整體史及長時間歷史演變的歷史視野。 碩士: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博士: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2-2 原創性的學術研究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 協助學生瞭解相關各種語文史料、也加強其閱讀英文史籍,以及結合實證研究與科際整合方法從事宏觀歷史論述的能力。 碩士: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博士: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