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科目代碼 SOC0113 課程名稱 社會思想與社會教育研究
英文名稱 Studies in Social Thought and Social Education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0 小時, 實驗時數: 0.0 小時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在一般概念裡,「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傳播媒體、社區組織等機構所舉辦的各種活動。但社會教育更深層的任務是要透過多元教育文化方案,讓參與者在理性認知、情感連結、實踐行動各個層面「生產意義」。所以社會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不斷地回應自己、社會和自然環境瞬息萬變的挑戰,以確立自身的「生存意義」,並且反思既有生活風格背後的社會心理或文化影響因素。 為此,在《逃避自由》一書中,E. Fromm嘗試從「社會性格」(social characters)來解釋某個歷史社會脈絡下,人們之所以會普遍表現出某種言行特徵的文化因素。換言之,所謂「人性」並非全然是生理因素所致,而是很大程度受到社會文化影響。Fromm指出:傳統社會安全而不自由,現代社會自由而不安全;正是這種不安全的自由,使人產生種種逃避傾向;包括放棄自我發展的機會去順從權威,或透過控制他人來補償內心的不安全。所以透過《愛的藝術》,Fromm期許我們可以透過「成熟的愛」,也就是關懷、責任、尊重與瞭解,一同面對「不安全的自由」。透過「愛」的行動,人與人才可能出於「關懷」,在相互「瞭解」中發現自己與對方的價值,進而產生真誠的「尊重」,並將回應對方需求視為甘心樂意的「責任」。 由此延伸出的教育哲學,便是「尊重差異、熱愛成長」的人文主義思想。 另一位社會理論家Norbert Elias在其《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中指出,人類並非以「理性化」在推動「文明化過程」,而是以「文明化」或「道德化」督促每個人運用理性解釋、監控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而且,隨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互賴關係越來越複雜,需要與其他人協調生活步調的地方愈來愈多,連帶地,情緒的自我監控與調整能力也就成為人際關係和工作表現的重要標準。 此外,在《莫札特:探求天才的奧秘》一書中,Elias也以音樂神童Mozart的生命故事提到:一個「天才」的誕生,必須同時有心理條件和社會條件支持。就像天王天后除了要有粉絲心理欣賞他們的音樂風格,還得掏錢買他們的專輯或周邊商品,天王與天后的心情故事與創作,才能被轉為音樂商品存活在臺灣社會。所以,任何藝文或教育方案要能被接受、甚至蓬勃發展,除了要能喚起民眾的情感共鳴,還得讓粉絲們覺得不去親身參與或買票支持終將遺憾終生!一旦情感共鳴能成為一群粉絲的「共同記憶」,這樣的藝文或教育方案才能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文化,以致於經常去使用它們。 就此來看,社會教育的規劃與實踐絕無可能脫離社會文化脈絡;如何透過多元學習方案涵養公民們諸如愛、尊重與關懷等重要社會性格,或是透過情緒的社會文化操作,引導公民培養某些言行模式或態度,亦即進行社會行銷,更是社會教育重要任務。如此,社會教育的參與者才可能勇敢地在各類社會關係中,不斷反思、建構、修正存在於個人與自己、社會、自然之間的合理性,進而同時兼顧個人和社群的永續發展。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瞭解歷代社會思想的觀點與意義 碩士:
 3-1 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博士:
 3-1 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