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科目代碼 SOC0129 課程名稱 社會文化議題研究
英文名稱 Studies in Social and Cultural Issues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0 小時, 實驗時數: 0.0 小時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綜觀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多是透過人們以身體進入各類人際關係所形構成的社群團體(例如:團體與組織、種族與族群、階級與階層、性別),甚至將各類有利於群體生活的價值觀或生活方式予以制度化,使不同時間與空間脈絡下的人們,得以透過婚姻與家庭、政治、經濟、宗教、教育、法律、傳播等正式規章,不斷複製前人的社會文化模式。 更詳細地說,生活在「人群」或「制度」裡的每個人,必然會受到人群中各類社會制度提供之賞罰機制的引導,為了「驅利」而做出社會所期待的言行舉止,或為了「避害」而抑制某些社會不期待的言行舉止。為此,一般取向的社會教育強調的,是用「社會教育策略」(例如博物館策展、社區營造方案、文化傳播影片、成人教育課程等),讓生活在學校場域外(包括家庭、社區、社會、國際)的人,更朝向社會期待的言行舉止前進,或抑制自己被社會討厭的言行舉止。 然而,有時主流社會的「制度」,會受到特定「人群」主導,以致於獨厚某些人群而排擠某些人群。這時候,社會教育的教育策略就必須具有高度的敏銳度和批判性,引導生活在學校場域外的人反思各類「制度」背後蘊含的「人群偏好/偏見」,特別是那些能夠分配資源或賞罰對錯的「制度」的合理性,而不是單純的「順應社會」或「抑制偏差」。 就此來看,無論是成人教育或社教文化事業,同時可能扮演「增添」和「限制」人們主體性和能動性的雙重角色。這時候,如果社會教育工作者或研究者能夠有足夠的社會與文化敏銳度,便可以讓各類實體互動或虛擬社群的教育方案與政策推動,發揮培力增能的正向效果;反之,便有可能只是在為某些優勢族群壓制弱勢學習者而不自知。 為培養同學社會與文化層面鉅觀分析能力,本課程乃選定幾位重要的社會與文化理論家的核心論述,藉以釐清不同社會脈絡下,人類知識建構與社會實踐過程中所涉及的權力糾結,並思考個體如何從各種規訓、控制中獲得主體性和能動性,進而反思成人教育或社教文化事業理論與實踐的可能性和侷限性。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正確詮釋社會與文化理論的核心思維理路。 碩士:
 3-1 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博士:
 3-1 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2. 能運用不同社會與文化社會理論家的知識,分析成人教育或社教文化事業所蘊含之「結構—行動」及「知識—權力」關係。 碩士:
 1-1 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1 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1 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博士:
 1-1 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1 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1 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