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科目代碼 SOU0130 課程名稱 新媒體與社會倡議
英文名稱 New Media and Social Initiative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0 小時, 實驗時數: 0.0 小時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門課程將從不同面向探討新媒體如何影響全球公民社會的發展與變化。從Artivism、cinemactivism、Slacktivism、Apptivism、Gamification變化,來看文化如何透過各種數位化的形式,介入社會議題與倡議。並從歷史的角度爬梳公民社會的概念、定義與發展。接著從台灣歷史脈絡出發,看台灣公民社會的形成與轉變。在這段歷史中,媒介/新媒介扮演甚麼樣的角色?相關的議題與理念如何透過各種方式傳遞/不被傳遞。網路的發展與新媒體的介入,如何成為公共領域的新互動機制,並且如何在各個階段成為溝通的利器/某種新形式的溝通阻礙。主流媒體、網路媒介與公民社會之間的關係為何?以及在這幾年間如何引起巨大的變化。 本課程結合理論與實踐。 理論上,介紹公民社會與行動主義的相關理論與歷史、政策制定與發展過程,媒體與傳播相關理論,並以實際案例研究分析為基礎。在實踐面向,透過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分析,學生將探索新媒介與社會議題倡導的重要元素(包括:確定運動目標、目標群眾、設計回應形式、理解訊息結構和多媒介通道溝通方法),並學習如何透過新媒介影響政治系統。 上課方式基於授課、互動、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與對話。 本門課程學生將從綜觀歷史的角度,了解公民社會的發展與相關理論,並且從兩大取徑,進一步認識當代公民社會的現況。一是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與歷史,二是新媒體的運用如何在每個階段(從WEB1.0 到WEB4.0)形成新的公民參與,但同時也增進/阻礙了某些溝通與互動的可能性。最後從當代公民社會的新媒體運用的幾個國內外案例,進一步探討下一階段的可能性。學生在課堂中需要撰寫分析評論作業、課堂分組報告評論相關時事,學生期末將針對本學期所涉及的相關議題,進行公民社會與新媒體的實際案例析報告。「媒體」包括「舊媒體」(例如電視,廣播和印刷報紙雜誌),也包括「新媒體」(例如社交網絡、論壇、部落格、協作式新聞)。新舊媒體在傳播行動主義的起源與影響,仍具有重要的關鍵影響力。透過各種媒介,與各種文化形式,思考當代文化介入社會、藝術介入社會的各種關鍵與形式,並且進一步思考當代在社群媒體與數位虛擬場域中,如何發展新的倡議形式,是公民社會發展未來的重要關鍵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Expanded observation/understanding/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new media, cultural activism,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學士:
 2-1 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2.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media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in the future through classroom discussions, group reports, and reflections. 學士:
 3-1 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