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009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06UG006 課程名稱 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英文名稱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全/半年 必/選修 通識
學分數 2.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2 小時
開課系級 通識
領域類別 97-105入學:科學與生命 ;106-108入學: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 科學與生命 ;109起入學:自然科學
課程簡介 本通識課採用「為修課學生建構做為具批判思考與省察能力的優質公民」為課程基礎,從身邊最臨近的校園、社區為出發點,藉由教育的過程,培育人類對整體環境的正確認知與態度,養成基本知識、技能,進而體認關切環境的變遷,發揮真正的環境關懷與行動,成為具有「在地行動,全球性思考」的地球公民
課程目標 對應基本素養
1. 藉由校園探索活動激發並增進學生對環境觀察的敏感度,使學生能發現多樣的校園環境生態,培養學生觀察與發現問題的能力 學士:
 1 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
 2 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2. 應用地區鄉土資源進行設計與教學,使學習內容生活化與意義化;採用地區性環境議題之探索與解決為導向,使學生獲得主動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士:
 7 創新領導與問題解決
3. 推動校園生活環保,養成節約能源、惜福愛物及減廢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促進學生對環境與永續發展理念的認知,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與態度,並能自動自發產生環保行為 學士:
 3 批判反思與人文涵養
 6 主動探究與終身學習
4. 激發學生對永續校園環境的認知,並習得維護環境的技能、態度,重塑正確價值觀,培養具有環境素養及責任感的公民 學士:
 5 科學思辨與資訊素養
 8 社會關懷與公民實踐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張子超
教學進度與主題


※第1週:學期課程介紹

※第2週:我的自然經驗與分組活動
-經驗學習強調學生必須對即將要探索的對象、環境、自然或者是人文,存有基本認知,並且要對它有相當的敏感度。有了這些當基礎,才可能對於我們所要探索的對象,進行所謂經驗學習。因此,透過本教學活動,教師喚醒學生對自然的渴望,加強學生與自然的連結。
個人作業1:我的自然體驗

※第3週:校園探索
-校園是我們每天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域,其景觀規劃、環境設施、與人際互動都深深影響我們的作息與感受。本教學活動強調讓學生思考校園與自己的互動,如校園對自己的影響,甚至自己又如何影響校園。學生可從自己的觀點,選擇校園最美的景觀、最具意涵的景物、最感人的故事、以及最適合約會的地點等等。
團體作業1:師大校園之美

※第4週:校園議題探索

-校園雖然是一個人為規劃與建設的空間,但是校園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建築的方位與材質、及與社區的互動空間,都影響我們的作息與感受。校園就像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存在著各種的環境議題;就範疇而論,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有與環境相關的議題,而就影響的急迫性來區分,有的是立即的影響,有的是具有緩慢但深遠的效果。 
-藉由環境議題的討論與調查,可以促進學生對校園有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對生活的體驗有直接接觸及研究的機會。 

※第5週:全球環境議題與議題探索
-引起動機:合動畫遊戲介紹主要的全球環境問題。
-發展主題:全球暖化、臭氧層破洞、能資源耗竭、生物多樣性減低、天然災害
-小組討論:請學生分享對於全球環境改變的問題提出經驗或心得分享
 
※第6週:永續校園實務分享
個人作業2:永續校園實務分享演講心得

※第7週:議題探索實務分享
-透過實務分享讓學生針對生活中的環境議題,藉由深入分析議題本質的內涵與考量外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瞭解環境議題的複雜性與相互依存關係,並能心思縝密地進行環境議題解學策略與執行方案的規劃。
個人作業3:議題探索實務分享演講心得 

※第8週:校園議題探討期中報告
-於課堂中發表學習成果,並進行討論與互動。再指導學生以活動中形成的概念進一步應用於新的情境。
團體作業2:校園環境議題探索

※第9週:期中隨堂課驗
 
※第10週:專書議題發表會
團體作業3:小組專書閱讀報告
個人作業4 :個人專書閱讀心得

※第11週:永續發展的內涵與趨勢
-引起動機:以古今中外大師的永續發展理念讓學生明白永續發展不論古今中外,都是被注重的議題。
-發展主題:瞭解永續發展之核心、國際間全球變遷與永續發展相關科學與技術究、永續發展之實踐內容。
-小組討論:請學生從『能源有限』的議題上,討論其永續發展的策略;以及請學生分享生活中所聽聞永續發展的例子。 
 
※第12週:環境典範與土地倫理
-引起動機:以「失去部落的卡拉社人」的簡報資料,帶出本單元的主題。
-發展主題:瞭解環境典範與土地倫理之內容。
-小組討論:請學生從西雅圖天空的「土地買賣」、風中奇緣的「野蠻人」與否的觀點來看環境典範轉移的過程,並且提出自己的土地倫理觀點。 

※第13週:師大永續校園戶外參訪
-戶外參訪與討論活動:台師大永續校園計畫-人工濕地 
 
※第14週:永續發展的公民素養
-請學生從生活中分享討論可以實踐綠色生活的例子;「想一想,對於我們個人、學校、或社區、全球實踐綠色生活的好點子」。透過《社區的力量:看古巴如何度過石油危機》讓學生知道古巴如何從大型的慣型農業、依賴農藥、除草劑轉型為小型的都市菜園。從一個高度仰賴工業的社區轉變為有機型態的農業。在討論過程中,協助學生進一步為自己的小組議題做連結與反思。 

※第15週:公民素養與綠色實踐
 
※第16週:綠色文明與生活
-引起動機:從二十一世紀以來的環境問題愈來愈多,地球公民需要學習與地球和平共存。
-發展主題:現代公民需要瞭解到的生態法則及生態智慧,及公民素養所需具備的能力。
-小組討論:請學生從『生活周遭的環境議題』上,分享生活中所聽聞哪些不符合現代環境公民的例子,討論如何發展現代公民的策略;「想一想,還可以怎麼做?或者怎麼做會更好呢?」 

※第17週:師大校園議題討論公聽會
-確定角色的定位與立場:每一個環境議題中一定會有不同的角色,當中一定有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物、組織,或者是個人。
-轉換角度思考:學生扮演哪個角色就必須把自己掏空,學生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資料收集和分析,將自己放在那個角色,以扮演角色的觀點思考其價值立場、價值選擇。
-使意念明朗化:透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在公聽會中,各自扮演各自的,進行一場所謂的辯論或公聽會。並藉此讓學生的意念更明朗化,即在公開報告時,清晰的告訴大家扮演角色的想法。
-公聽會的表達與辯論:透過公聽會,讓每個角色能將自己的價值立場、以及角色最在乎的觀點,加以呈現出來,而且藉由這樣的公聽會活動,提出自己扮演的角色對他人角色的質疑,藉不同立場的討論瞭解對方的損失。或共同經歷一場價值澄清過程,而達到某些基本的共識。讓學生了解別人是怎麼想的、別人是在乎什麼話題。 
團體作業4:各組觀點彙整

※第18週:校園議題探討成果報告
團體作業5:議題公聽會成果報告書
個人作業5:學習心得建議與回饋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藉由課堂中、數位學習平台上的討論,可增強學生課程參與感,提高彼此互動討論的機會,並且延長學習的時效性,讓學生更樂於學習。
問題解決教學  
合作學習 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透過分組的建立,可促使小組的學習網絡更加活躍,加強個體、群體間的互動。
實地考察、參訪 帶學生走出教室,實際探索永續發展的概念如何在校園中有前瞻性地體現。
媒體融入教學 利用教育部數位學習示範課程-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網站進行教學
其他 使用「價值澄清教學法」進行校園環境議題公聽會,學生必須提出自己扮演的角色對他人角色的質疑,藉不同立場的討論瞭解對方的損失。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35 % 課程共計有五份個人作業:我的自然體驗、永續校園演講心得、議題分享演講心得、專書閱讀心得、學期學習心得。
期中考 10 % 期中測驗
課堂討論參與 10 % 學生平日於課堂間活動參與、課後小組討論的認真與積極投入也是本門課評鑑的重要依據。
出席 10 % 修習本門課不得無故缺課三次
報告 35 % 課程共計有五份團體報告:師大校園之美、期中校園環境議題探索、小組專書報告、校園環境議題公聽會資料彙整、校園環境議題公聽會成果報告。
參考書目 01湖濱散記。梭羅 (Thoreau, Henry David)
02寂靜的春天。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
03不再寂靜的春天。彌爾布雷斯(Lester W. Milbrath)
04垃圾之歌。拉舍基‧麥菲(Rathje, William)
05小即是美:一本把人當回事的經濟學著作。修馬克(E. F. Schumacher)
06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李奧帕德(Aldo Leopold)
07少年小樹之歌。佛瑞斯特‧卡特(Forrest Carter)
08生態經濟大未來。艾瑞克,戴維森/著
09山豬、飛鼠、薩可努。亞榮隆.撒可努
10女農討山誌 :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記事。阿寶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